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黄门侍郎

黄门侍郎

官名。秦、西汉为郎官加 “给事黄门”省称。亦称“黄门郎”,无员数。为中朝官员,给事于宫门之内,侍从皇帝、顾问应对,出则陪乘。与皇帝关系密切,多以重臣、外戚子弟、公主婿为之。东汉与给事黄门合为一官,遂成为“给事黄门侍郎”省称。魏晋至隋初因之,为侍中省或门下省次官,位颇重要。参见“给事黄门侍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去“给事”置为门下省次官,设二员,正四品上。唐朝沿置。玄宗以后侍中渐成空衔,门下省事务实由其主持,任职者多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出任宰相。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东台侍郎,咸亨元年(670)复旧; 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名鸾台侍郎,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 玄宗天宝元年(742)改名门下侍郎,肃宗乾元元年(758)复旧。代宗大历二年(767)又改为门下侍郎,并升秩正三品。参见“门下省”、“门下侍郎”。


1、官名。秦和西汉郎官给事于黄闼(宫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到东汉才始设专官。《后汉书·百官三·黄门侍郎》:“黄门侍郎,六百石。”注:“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关通中外。及诸王朝见于殿上,引王就坐。”《汉旧仪》曰:“黄门郎属黄门令。”

2、南北朝以后,因掌管机密文件,备皇帝顾问,职位日渐重要。到唐朝,为正三品,与侍中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大祭礼则从,舆则奉中。

3、唐高宗龙朔二年改黄门侍郎曰东台侍郎,武后垂拱元年曰鸾台侍郎,玄宗天宝元年曰门下侍郎,肃宗乾元元年复称黄门侍郎。见《新唐书·百官二·门下省》。

猜你喜欢

  • 司空军谋掾

    官名,三国魏置,掌参谋议论。《三国志·魏书·韩崔高孙王传》:“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也。太祖平幽州,召为司空军谋掾。”

  • 小夏采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夏采司次官,佐夏采下大夫掌帝王丧葬事务。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官名。见“夏采下大夫”。

  • 永兴宫都部署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总领永兴宫契丹军民之政。置都部署、副部署、判官等职。

  • 殿试详定官

    官名。宋置, 见“殿试详定所”。

  • 知北大王事

    官名,辽朝置。辽朝的官员有北南之分。北院大王,初名迭剌部夷离堇。太宗会同元年(公元938年)改夷离堇为大王,其官府也随之改称北大王院,故北大王即北院大王,分掌部族军民之政,主兵马。知北大王事为北大王之

  • 营构都将

    官名。北魏、东魏置,掌营建事务。《魏书·韦阆传》: “(姜昭)自平宪司直,出为兖州安东长史,带高平太守,卒于营构都将。”

  • 考工室丞

    官名。西汉置,属少府,为考工室令副职。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 改考工丞。官名,西汉置。为考工室令之副,佐令掌职事。详“考工室令”条。

  • 扬子江水道管理委员会

    交通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交通部为整理扬子江水道,消弭水患,发展航业起见设置本会。依照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三月十三日公布的《交通部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章程》规定,其职务为测绘水道,疏濬江流,修

  • 大相

    官名。吐蕃官,曰论茞,亦号大论。

  • 六部

    隋唐以后对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之总称。隋朝始设。初称吏、礼、兵、都官、度支、工,寻改都官为刑部、度支为民部。唐高宗登基(649),改民部为户部。秦汉时,九卿分掌中央行政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