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令丞
官名。鼓吹之乐,汉代有列于殿廷的,如黄门鼓吹,于享宴时使用;有列于卤簿之间的,如黄门前后部鼓吹,大驾出巡时使用;有赐给功臣的,如班超拜长史,假鼓吹麾幢;其余军中马上道路所奏,统称之为鼓吹。晋太常于太乐令、丞之外,又置鼓吹令、丞。掌祭祀时鼓钲箫笳等合奏的音乐及乐人之事。元帝省太乐并于鼓吹,哀帝又省鼓吹而存太乐。南朝宋齐不置、梁陈复置,北魏不置,北齐改称“鼓吹署令、丞。”宋代太常寺鼓吹局亦以鼓吹令、丞为正副主官。参见“鼓吹局”。
官名。鼓吹之乐,汉代有列于殿廷的,如黄门鼓吹,于享宴时使用;有列于卤簿之间的,如黄门前后部鼓吹,大驾出巡时使用;有赐给功臣的,如班超拜长史,假鼓吹麾幢;其余军中马上道路所奏,统称之为鼓吹。晋太常于太乐令、丞之外,又置鼓吹令、丞。掌祭祀时鼓钲箫笳等合奏的音乐及乐人之事。元帝省太乐并于鼓吹,哀帝又省鼓吹而存太乐。南朝宋齐不置、梁陈复置,北魏不置,北齐改称“鼓吹署令、丞。”宋代太常寺鼓吹局亦以鼓吹令、丞为正副主官。参见“鼓吹局”。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五品,隶上都留守司,掌宫内灯烛等务。原为典设署,武宗至大四年(1311)改为局。置大使二员,副使三员。
官名。十六国后赵石勒置。《晋书·石勒载记下》:“以右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劝都尉陆充等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军器坊兵马之事。置详稳、都监等职。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东王府,员额二百四十人,官阶为职同将军。参见“典乐”。
参见“直隶河道总督”。
官名。渤海国十卫之一北左卫长官,置一人。
官名。战国秦置。商贾伍人之长。《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贾市居列者”,“列伍长弗告,吏循之不谨,皆有罪。”
爵位名,为太平天国后期设置的六爵之一,简称为义。见“六爵”。
见“监督”。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