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历
西汉时制订的历法。据《汉书·律历志》,秦和汉初本用颛顼历,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由邓平、唐都、落下闳等据天象实测和长期天文记录,另造太初历。其法规定一回归年为365日,又取“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即一朔望月等于29日,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首次规定以没有中气的月分为闰月,并计算出交食周期和推步五大行星位置的方法,在天文学史上有很大影响。
西汉时制订的历法。据《汉书·律历志》,秦和汉初本用颛顼历,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由邓平、唐都、落下闳等据天象实测和长期天文记录,另造太初历。其法规定一回归年为365日,又取“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即一朔望月等于29日,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首次规定以没有中气的月分为闰月,并计算出交食周期和推步五大行星位置的方法,在天文学史上有很大影响。
佛教称谓。原为佛陀名号,元明时用以封乌斯藏各教派高僧,在封赐名号中为最高等级。明有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等。
官署名。明洪武三十年(1397),分置于山西、北平、陕西、甘肃、辽东,有卿、少卿、寺丞等官,品秩同太仆寺。掌各边卫所营堡马政,由兵部总管。按时督察有关马匹印烙、俵散、课掌、孳牧等事,每年春秋二季检查马
?—564南朝陈东阳长山(今浙江金华)人。世为郡中著姓。梁时由蟹浦戍主历晋安、安固县令。侯景乱梁,还乡募兵,随太守沈巡援京城。后降于景将宗子仙,被署为东阳太守。景平,仍为郡守。绍泰二年(556)为缙州
地名。在今河北赤城县独石口以北滦河上游闪电河一带。战国时燕筑长城,西起造阳,东至襄平(今辽宁辽阳市)。西汉武帝元朔年间“弃上谷之斗辟县造阳地以予胡”。
1820—1892清满洲正白旗人,叶赫那拉氏,字露圃。咸丰年间以主事随僧格林沁抵拒太平军、捻军。累擢内阁侍读学士。同治年间历任工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职。光绪元年(1875)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办惠陵工
西晋东海襄贲(今山东苍山南)人,字节良。以儒学征为陈留内史,累迁燕王师。晋初,诏为给事中,卒于官。著有《周礼评》,已佚。
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北黄旗海。《辽史·天祚皇帝纪》:保大二年(1122),天祚帝闻金师将出岭西,遂趋白水泺,即此。
《奏定学堂章程》的组成部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颁布。共分立学总义、学科程度、计年入学、屋场图书器具、教员管理员五章,对办学宗旨、学生入学条件、课程设置、教员职责、教学管理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规定
三国魏考察百官优劣之法令。明帝景初时散骑常侍刘劭奉命而制,以四科(儒学、文吏、孝悌、从政)考士,以家世、品状、道德、才能等选举,凡七十二条。为考察官吏的依据。后因过于烦琐,反对者多而不行。
官名。清顺治元年(1644)置,户部榷关长官。初由户部司员中掣派,继改由各部院衙门选送题请钦派,每年更代。掌通关船料、货税征纳、收贮与解送,兼掌稽查违禁商贩及侦伺地方。康熙四年(1665)裁,榷关皆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