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贡就教选
明代选官制度。始于景泰元年(1450)。令岁贡生员愿就教职者,只须将本年应领食饩贡于太学,经翰林院考试合格,便可授学正、教谕、训导等官。成化元年(1465)曾定岁贡及纳马粟之纳贡四十五岁以上者,只授训导。后仅准由岁贡中考授,其余不得授。
明代选官制度。始于景泰元年(1450)。令岁贡生员愿就教职者,只须将本年应领食饩贡于太学,经翰林院考试合格,便可授学正、教谕、训导等官。成化元年(1465)曾定岁贡及纳马粟之纳贡四十五岁以上者,只授训导。后仅准由岁贡中考授,其余不得授。
唐大中以后,每岁礼部放榜取二、三名姓氏稀辟者,谓之色目人,亦谓榜花。
即“叔孙豹”。
全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建,原在甘肃武威城内护国寺。清嘉庆九年(1804)为张澍发现,现存武威市博物馆。四周云头宝盖、线刻菩萨伎乐、卷草图案。碑阳汉文,碑阴西夏文。记述
书名。唐孟浩然撰。四卷。天宝四载(745)王士源辑并序,凡诗二百十八首。宋时大体保持原貌。明刻本数出,毛晋刻本《孟襄阳集》三卷,汇总诸本增益,附以拾遗,得诗二百六十六首。已非孟集原貌。《四部丛刊》据江
清代科举考试所出文榜之一。雍正五年(1727),于会试落榜卷内选文理明通者,正榜外续出一榜,名为明通榜。引见后以教谕补用。乾隆元年(1736)、七年、十年、十九年具照此举行。五十五年后停止。
又名酉溪(《水经·沅水注》)。今湖南沅水支流,汉武陵郡内五溪之一。汉至南朝时,槃瓠蛮后裔的一支酉溪蛮聚居两岸一带,与雄、、午、辰四溪所居蛮族合称“五溪蛮”。
官名。南朝梁、陈为司农卿副贰。梁四班,陈八品、六百石。北魏为大司农丞省称。北齐置为司农寺属官,位次卿、少卿,七品。历代沿置。隋、唐、五代判本寺日常公务,掌租税折糙进京收纳及官产奴婢分配等事。隋置五员,
亦称公羊学派。清庄存与、刘逢禄所创。因二人均常州人,故名。治经宗《春秋公羊传》,注重研求“微言大义”。代表作有庄存与之《春秋正辞》、刘逢禄之《公羊何氏释例》等。嘉庆、道光间,龚自珍、魏源皆曾从刘问学,
藏语音译。古地名。当今西藏堆龙德庆县境吉曲河东岸之乃乌。帕木竹巴朗氏家族筑宫室于此,又委任家臣世袭当地守官。明永乐十一年(1413)置乌思藏卫牛儿宗寨行都指挥使司,以喃葛监藏为都指挥佥事,故该家臣一族
官名。清末总检察厅属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六人,正五品,奏补。分任本厅检察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