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府
北宋元祐四年(1089)升延州置。治肤施县(今延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甘泉、延长、延川、安塞等市、县地及大理河上游一带地区。属永兴军路。金为鄜延路治。元改为路,辖境略有扩大。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府,属陕西省。1913年废。宋、金时为防御西夏的重地。明末为农民大起义最先发动地区,张献忠、李自成都起义于此。
北宋元祐四年(1089)升延州置。治肤施县(今延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甘泉、延长、延川、安塞等市、县地及大理河上游一带地区。属永兴军路。金为鄜延路治。元改为路,辖境略有扩大。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府,属陕西省。1913年废。宋、金时为防御西夏的重地。明末为农民大起义最先发动地区,张献忠、李自成都起义于此。
紫一作子。北宋大理人。白族。政和六年(1116)十二月二十三日,奉大理国主段和誉(正严)命为进奉使,与副使李伯祥等入宋,途经湖南、湖北诸地,访求中原文物,遍谒诸生。七年二月,至汴京贡良马、麝香、牛黄、
书名。记周朝史事。见《左传·文公二年》及孔颖达疏。
?—1596明湖广嘉鱼(今属湖北)人,字行之,号金湖。嘉靖进士,授宜兴知县,历户部主事、宁国知府。隆庆初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大,促成俺答封贡。万历五年(1577)擢兵部尚书,署吏部事。善处理边务,与王崇
官署名。即吏部考功司,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考功。
见“南越五主传”。
书名。清周家禄撰。一卷。始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康献王旦(即李成桂)逐高丽王瑶自立,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李熙为日本所胁称自主之国止,凡五百零四年,传二十世二十六君。对朝鲜国王世系及在位时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土司长官,掌陶器制作。下设小司土下大夫、小司土上士以佐其职,领复工中士、陶工中士、涂工中士等官属。北周建德二年(573)改置下大夫为长官,宣帝即位后复
战国卫邑,后地入赵。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南。《战国策·秦策四》:“筑刚平,卫无东野,刍牧薪采,莫敢窥东门。”《史记·赵世家》:敬侯四年(前383)曰:“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卫攻赵,取我刚平”,即此。
攻城器械。作桥以过壕,其长短以壕为准,由两根长粗圆木横固木板为桥,下施两巨轮,首贯两小轮,推抵入壕为桥。若壕阔则用折叠桥,其制以两壕桥相接,中施转轴,用法如壕桥。《武经总要》中的壕桥和折叠桥
宋人。曾任都水监都料匠。绍兴元年(1131),鼎澧镇抚使程昌寓镇压杨么起义时,他造车船,有八车、二十车、二十三车诸种。以人踏车,进退灵便,行驶疾速,大者可载二三百士兵。旋为农民军所俘,更为义军打造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