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出身
官制用语。宋代凡非经应举登第、荫补、吏人年劳出职而得以补官者,皆属“杂出身”。
官制用语。宋代凡非经应举登第、荫补、吏人年劳出职而得以补官者,皆属“杂出身”。
唐代南诏镇西节度(驻今缅甸克钦邦曼冒)所辖十余部落之一,见樊绰《蛮书》。唐代文献中一作“僧祇”,指东非的一种小黑人而言。今人向达《蛮书校注》云:《蛮书》作者系取当时通行之一名称以名怒江上游之一种侏儒族
东汉澧中蛮人。元初二年(115),因郡县科派賨赋失平,联合充中(今湖南桑植,湖北鹤峰、宣恩等地)各族二千余人起义,攻城杀吏,澧州郡守令募五里蛮六亭兵追击破之。
①官名。地方行政机构州之长官。宋代以朝官为州一级长官,称“权知军州事”、“知军州事”,简称“知州”。掌教化百姓,劝课农桑,旌别孝悌,奉行法令,考察属员,赈济灾伤,以及赋役、钱谷、狱讼等事。其时,州有都
官名。唐代崇文馆长官,无常员,掌经籍图书,教授学生,无其人则庶子领馆事;乾元初以宰相为之,总馆事。
陶瓷术语。以氧化钙为主要熔剂,以铁离子等金属离子为呈色剂而烧制的釉。中国早在商周时代已发明。古人习用高钙石灰釉(其中CaO约为16%—20%)。宋以后,龙泉青瓷等逐渐改用石灰-碱釉(其中 CaO为8%
1693—1765清江苏兴化人,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乾隆进士。选山东范县知县。后调知潍县,遇岁饥,救灾不遗余力。又为民请赈,因而忤大吏,罢官。归扬州,卖画为生,声名大著。工诗词,善书画,尤擅兰竹
?—前152秦末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精于律历。秦时为御史,主四方文书。后有罪亡归,随刘邦起兵,从入关灭秦。楚汉战争中历任常山守、代相、赵相。汉高帝六年(前201)封北平侯,迁计相,旋以列侯为主计
1884—1907清末浙江余姚人,名纯昌,字子贻。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浙江高等学校。三十年在家乡创办三山蒙学堂,传播反清书刊。次年加入光复会,随徐锡麟赴日。三十三年应约到安庆筹备起义,五月二十六
辽良乡(今北京西南郊良乡)人。太平进士。兴宗时,知涿州(今属河北)。清宁元年(1055),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任南府宰相。九年,皇太叔耶律重元发动政变,与姚景行领兵勤王。十年,知兴中府。咸雍元年
古代丧服名。五服之一。其服用熟麻布制成。服期为九个月。凡堂兄弟、未出嫁之堂姊妹、已嫁之姑姊妹等丧,皆穿此服。见《仪礼·丧服》、《清会典·礼部》。参见“功服”、“五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