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沅
清湖南湘阴人,字子湘,号石梧。道光进士。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升陕西巡抚,署陕甘总督。二十五年调江苏巡抚。次年擢云贵总督,兼署云南巡抚,督师镇压云南回民起事,加太子太保衔,寻调两江总督。三十年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始以太平军金田起义事上奏。咸丰元年(1851)在武宣督师,卒于军(一说畏罪自杀)。
清湖南湘阴人,字子湘,号石梧。道光进士。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升陕西巡抚,署陕甘总督。二十五年调江苏巡抚。次年擢云贵总督,兼署云南巡抚,督师镇压云南回民起事,加太子太保衔,寻调两江总督。三十年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始以太平军金田起义事上奏。咸丰元年(1851)在武宣督师,卒于军(一说畏罪自杀)。
爵名。晋、南北朝、隋、唐为开国郡公、开国县公省称。宋代置为十二等爵第六等,食邑二千户以上。位在开国郡公上。
官名。(1)北魏所置武职之一种。统禁军侍卫皇帝左右或出征、镇守在外。出外时多作为一路主将。如西道都将、义阳道都将、南征都将等,随皇帝出征时有的主管前锋或中军,为前锋都将、中军都将。地位很高,多自镇将或
?—1884清直隶宁津(今属山东)人,字省三。咸丰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入曾国藩幕参与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湘军攻占南京,次年升江宁盐巡道。八年署两淮盐运使加按察使衔。光绪十年(1884)署湖
见“龙飞榜”。
1245—1320元蓟丘(今北京)人,字仲宾,号息斋道人。出身太常寺小吏,官至浙江行省平章政事。擅长画竹,师从王庭筠之子澹游,尤崇尚文同画风。恪守“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原则,参阅典籍子史、山经地志
书名。唐陆淳撰。十卷,四十篇。纂集啖助、赵匡《春秋集传》,加以解说,故名。第一至八篇为全书总义,第九篇为鲁十二公并世绪,第十篇以下掇拾《春秋》微旨,阐发义例;第三十六篇以下为经传文字脱谬的考订,兼述人
封号。清代藏传佛教之职任喇嘛。位在札萨克达喇嘛之下。驻京喇嘛设四人。蒙古各庙徒众过五百人者设一人。分理寺庙宗教事务。
亦作孟卯、昭卯。战国时齐国人。曾仕魏为司徒、魏相。魏襄王时,秦、韩、齐、楚攻魏,遂西说秦、韩,东说齐、楚,平息四国之兵,襄王仅赏以五乘之禄。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魏昭王六年(前290)秦约赵伐魏,
宋时,从广州出海远航的中国船,称为广舶。乘员可多至千人。
见“同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