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燕明刀

燕明刀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青铜刀钱。面文作,旧多释作“”,故有“”刀之称,此字或释作“匽”。多有一或几个字的背文。大致可分作两式:(1)弧背,凹刃,一般通长14厘米左右,刀首略宽于刀尾,最宽1.6—1.9厘米,重约14—19克,面文明字作“”或“”形。(2)刀身与刀柄连接处方折,直刃,近磬形、通称“磬折刀”。一般通长13厘米左右,刀首与刀尾宽度相近,最宽1.3—1.7厘米,重约12—18克,面文明字呈“”或“”形。通常认为弧背铸行时间较早,折背较晚。除易县燕下都遗址外,在河北其他地区及辽宁、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北京、天津等地均曾成批出土。

猜你喜欢

  • 邦右校

    官名。战国赵置,主造兵器。战国赵国兵器题铭有“邦右佼(校)”。

  • 毛际可

    1633—1708明末清初浙江遂安(今淳安)人,字会侯,号鹤舫。清顺治进士。历官城固、祥符知县。康熙二十二年(1683),被聘为《浙江通志》总裁。文章黜华崇实,不屑于骈俪之文、酬应之诗。主张为文应为性

  • 崔弘度

    隋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字摩诃衍。膂力绝人,仪貌魁伟,性严酷。仕北周,累以军功进上大将军。大象二年(580),从韦孝宽平尉迟迥。进上柱国,封武乡郡公。入隋,以行军总管出原州拒突厥。历襄州、江陵总管,

  • 满洲实录

    书名。清官修。八卷。为满、汉、蒙三体文本,附插图八十七幅。详述满洲兴起始末、满族形成过程以及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朝的军国大事。与武皇帝实录同,汉译本文字有较大差异。成书年代不详,可能是天聪九年(1635

  • 提编

    明后期编排均徭之法,全称为提编均徭。明制,均徭十年一编,每年派于一甲。如一甲不足,则提下一年之甲补足。此法实同加派。嘉靖间由于东南倭患,南畿、浙江、福建额外提编,江南多至四十万两。

  • 都总管

    官名。宋初有都部署为一方军事统帅,后避英宗赵曙名讳,改称都总管。常以诸路帅臣、知州兼任。神宗行将兵法后,地位渐轻。南宋建炎元年(1127)置为要郡帅府长官,以文臣充任,并带安抚使衔。绍兴二年(1132

  • 郡县分韵考

    书名。清黄本骥编辑。十卷。中国郡县名称,长期来颇多改易,本书以道光二十年(1840)所有之府、厅、州、县,依韵分编,详述沿革废置。每韵中以府、厅、州、县为次序、府之同隶一省,州、县之同隶一府者,依次胪

  • 赵袑

    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前305)奉命率右军,与许钧之左军,公子章之中军,牛翦之车骑,赵希之胡、代军,共伐中山,取丹丘(今河北曲阳西北)等多城,中山献四邑而和。

  • 壁州

    唐武德八年(625)分巴、集二州置。“以县西一里壁山为名”(《寰宇记》)。治诺水县(天宝改名通江,即今县)。天宝元年(742)改为始宁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壁州。辖境相当今四川通江县和万源县部分地

  • 鲍昱

    ?—81东汉上党屯留(今山西屯留南)人,字文泉。光武帝时守高都长,以镇压太行山“剧贼”知名。官至司隶校尉。明帝时,为汝南太守,主持修治郡内陂塘,作方梁石洫,蓄水泄洪,使溉田倍增,百姓殷富。后任司徒,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