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1167宋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字唐卿。少好骑射,积功至閤门宣赞舍人。绍兴初,与兄玠在和尚原、仙人关,合力击败金军进犯,迁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玠卒。于绍兴十年(1140),节制陕
西晋中山魏昌(今河北定州东南)人,字始仁。刘舆子。初辟太尉掾,除尚书郎,袭父爵定襄侯。东海王越引为主簿。迁太子中庶子,出为阳平太守。奔刘琨,为魏郡太守。琨将讨石勒,任为行北中郎将、兖州刺史,镇廪丘(今
西周晚期青铜器。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铭文四百九十七字,记述周宣王诰诫和褒赏其臣下毛公事,内容还反映了西周统治不稳定的情形。为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现藏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
1565—1644明山西蒲州(今永济西蒲州镇)人,字象云。万历进士。授编修,进少詹事,充东宫讲官。光宗立,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天启四年(1624)为首辅,旋受魏忠贤排挤致仕。次年削籍除名
见“谋统府”。
1825—1892清山西寿阳人,字子禾,号敏斋。祁寯藻之子。咸丰进士。历官翰林院侍读、吏部左侍郎、顺天学政、左都御史。光绪十六年(1890)迁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曾上疏反对借洋款修铁路等洋务活动。卒谥
又称故义、义旧、义附。魏、晋、南朝时一种依附人户,略同于部曲。时豪强贵族常以乡里故旧等关系,召募百姓服役,谓之义故。参见“门生义故”。
985—1045北宋洛阳(今属河南)人,字仲平。以荫补将作监主簿。康定初,为鄜州签书判官。时对西夏用兵,议于故宽州废垒筑城为延安缓冲。他率兵民且战且筑,城成,赐名青涧(今陕西清涧),遂知城事。招抚羌人
①太守尊称。汉代及魏晋太守自辟僚属如公府,因尊称太守为府君。《后汉书·华佗传》:“广陵太守陈登忽患匈(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汉碑亦多有之。②唐以后,不论爵秩,子孙尊其
唐时牂柯蛮别部。因唐于其地置充州(治今贵州、石阡南),故名。唐中叶渐盛,拥兵二万,以赵氏为之长。天宝中,南诏阁罗凤反,其裔赵国珍助唐,屡败南诏,护五溪十余年。以战功授黔中都督。贞元中,首领赵主俗五次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