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蜀中名胜记

蜀中名胜记

书名。明曹学佺著。三十卷。按学佺所著,本无此书之名。此书乃万历四十六年(1618)同郡福清(今属福建)人林茂之摘其《蜀中广记》中“名胜”一门,刻之南京,而钟惺为之序。分《川西道》、《上川南道》、《下川南道》、《上川东道》、《遵义道》、《下川东道》、《川北道》七道,叙述四川各府、州、县沿革、山水胜迹,并征引前人诗文,以为佐证。征引浩博,记述详赡,可作研究四川历史地理的参考。

猜你喜欢

  • 冯特民

    1883—1912清末湖北武昌(今武汉)人,名一。湖北自强学堂毕业。光绪三十年(1904)参加科学补习所。次年参加组织日知会,主编《楚报》,抨击时政。因揭露张之洞与英人密订粤汉铁路借款事,遭通缉,遂至

  • 唐兀

    元代蒙古语党项一词的音译,兼指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国。《元朝秘史》译出蒙古语复数语尾,作唐兀惕或唐忽惕。西夏领土主要在黄河以西,汉籍称河西,自蒙古语转译,又作合申。元于此设甘肃行省。元代唐兀人仍保留固

  • 制天命

    荀子用语。制,控制、掌握;天命,自然之必然性即规律。《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反对儒家传统的“知命”和“畏天命”思想,认为与其顺从和颂扬自然,不如掌

  • 格登山之战

    乾隆年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叛军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年(1755),清政府两路出兵伊犁,准噶尔诸部相继降附。准部首领达瓦齐集中万余人依格登山(在今新疆昭苏西南特克斯河北岸)列阵,为清军击溃,降者过

  • ①官名。(1)传说中夏代的辅政大臣。《尚书大传·虞夏传·皋陶谟》:“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承,左曰辅,右曰弼。”西汉末,王莽为安汉公时曾设。(2)西周置。又称“辅师”。乐官。②京畿或京畿附近称

  • 朱宽

    隋人。炀帝时,任羽骑尉。大业三年(607),受命与海师何蛮赴流求(今台湾),求访异俗。次年,再至流求,取其布甲而还。

  • 思孟学派的哲学范畴。指一种精神状态。主张诚是“性之德”,即天赋之德。又主张“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礼记·中庸》)。故诚既是天命,又是万物之本原。认为国家将

  • 《公羊传》作“栗”。春秋卫地。即今河南濮阳市西北铁丘。《春秋》哀公二年(前493):“晋赵鞅帅师及郑罕达帅师战于铁,郑师败绩”,即此。

  • 上海圣母院育婴堂

    清同治六年(1867)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创办,收容贫民婴儿和孤儿。设有“招牌间”(专供参观)、“小毛头间”和“挺死间”,堂后还有掩埋婴儿尸体的“小圣地”。入堂婴儿大部死亡,少数侥幸存活者则被送到孤儿院里

  • 重差

    ①算学术语。汉代数学家创造的通过两次差解决复杂测望的方法。郑玄引郑众释*九数,谓“今有重差”。其法始见于西汉刘安《淮南子》,魏刘徽发扬之,云“凡望极高,测绝深而兼知其远者必用重差、勾股,则必以重差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