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旧指皇帝所颁诏令。如圣谕、谕旨、上谕等。清代凡皇帝主动发布的指示性命令称谕,根据臣工的请示报告而发布的答复性指示称旨。参见“谕旨”。

猜你喜欢

  • 张次公

    西汉河东(治今山西夏县西北)人。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封岸头侯。后为将军,领北军。元朔五年(前124)再从卫青出征。后坐法失侯。

  • 卧乌古(Hugh

    Gough,1779—1869)一译郭富。爱尔兰人。早年随威灵顿在葡萄牙、西班牙对拿破仑作战。后晋少将。1837年在驻印度英军中任职。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抵广州,任侵华陆军司令。《南京条约》签订

  • 杨玚

    668—735唐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字瑶光。睿宗时,为麟游令,拒绝苛敛百姓营建金仙、玉真二观。中宗时,韦后定百姓年二十二成丁以收人心。韦后败后,宫中追征当年所免租调(原为二十一岁征税),他坚执不从

  • 李子金

    1622—1701清河南柘城人,名之铉,字子金,号隐山。屡试不第,遂醉心数学、天文学和音韵等,终生不仕。著有《隐山鄙事》,包括十二种书,凡二十七卷,三十余万字。其中有《算学通义》、《几何易简集》、《天

  • 南京官

    明代南京(今江苏南京)各官署官员的通称。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时,朝廷六部等官属系移于北京南京仅留礼、刑、工三部,各设侍郎一人,加“南京”二字。洪熙元年(1425)补设各官属于南京,并去“南京

  • 台郎

    尚书郎别称。《后汉书·虞翊传》载,翊为尚书仆射,上言:“台郎显职,仕之通阶。”汉晋之际,尚书诸曹郎,亦称台郎。宋代为尚书省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合称。《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之一九:“初于都司置吏设案,而议者

  • 张若

    战国时秦国人。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封公子通为蜀侯,置巴郡,命他为蜀国守,移秦氏于蜀。后与张仪建成都城(今属四川)、郫城(今四川郫县)、临邛城(今四川邛崃),城设盐铁市,列肆,与咸阳同制。秦

  • 大邑窑

    唐代瓷窑。窑址传在今四川大邑,又称蜀窑。产品胎质坚薄,烧结致密,釉质细致洁白,在蜀中风靡一时,杜甫有《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赞之。但确切窑址迄今尚未发现。

  • 江继芸

    ?—1841清福建福清人。由行伍拔补千总。道光二十年(1840)署南澳镇总兵。同年闽浙总督邓廷桢荐其才,擢海坛镇总兵,调金门镇。邓廷桢革职后,颜伯焘任闽浙总督。从颜守厦门。二十一年七月英船三十余艘进攻

  • 八递场

    唐初,漕运困难。开元时,河南尹李杰为陆运使,乃于洛阳含嘉仓至陕州太原仓之间,设置八个转运站,称八递场。每场相距四十里。每年冬初起运,两月而毕。初,每岁运粮为八十万石,后增至二百十万石。每递场初用牛车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