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
春秋时郑国国君。名子仪,一作子婴。子亹之弟。郑子亹元年(前694),子亹、高渠弥被齐襄公杀后,大夫祭仲立他为君。公元前693—前680年在位。子婴十四年(前680),被出亡在栎(今河南禹州)的郑厉公使傅瑕杀死。无谥号。
春秋时郑国国君。名子仪,一作子婴。子亹之弟。郑子亹元年(前694),子亹、高渠弥被齐襄公杀后,大夫祭仲立他为君。公元前693—前680年在位。子婴十四年(前680),被出亡在栎(今河南禹州)的郑厉公使傅瑕杀死。无谥号。
书名。清李灼、黄晟撰。二十四卷。孔子年谱,宋元以来历代均有编纂,大多简略。李灼、黄晟乃广搜众家之说,于乾隆十六年(1751)撰成是书。一至十六卷为孔子年谱,十七至二十四卷为历代尊崇之典,并冠以灼所作《
北周建德六年(577)改西汾州置,治离石(今属山西),因名。唐辖境相当今山西三川河、湫水河流域。北宋属河东路,辖境缩小。金属河东北路。元属冀宁路。明洪武初省离石入州,不辖县,万历二十三年(1595)改
官名。春秋晋置。掌祭山川神祇。
在今四川武胜县东北。《续资治通鉴》:南宋咸淳九年(1273)刘整既叛,献计于蒙古,“欲自青居进筑马鬃、虎项二山,扼三江口以图合州”,即此。
古代丧服名。衰与缞通。五服之一。其服用最细的生麻布制成,不缝边,表示无饰,是最重之丧服。服期为三年。先秦时期定为子为父服丧三年,至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改为父母皆服三年,清沿袭。妻为夫、妾为君之丧
唐羁縻州。显庆时置。原为昭武九姓一支,即东安,或称小安、喝汗。治喝汗城,亦曰斤,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开元后废。
唐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出家为僧后钻研佛典,精勤不懈。曾游学京(长安)洛(洛阳)。后得朝廷准许,南游江表。由海道附船至诃陵国(今爪哇岛),复至末罗瑜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占碑),欲前往印度。
元藏式塔。世祖至元八年(1271)始建于大都(今北京市)城内西南部,由尼泊尔建筑师阿尼哥等主持修建。十六年又在塔前兴建寺院,赐名“大圣寿万安寺”。俗称白塔寺。元末,寺毁于火。明天顺元年(1457)重建
①官名。(1)春秋始置,战国沿置。或称将军。军队主帅。《孙子·作战》:“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2)百人之长。又称“百将”。战国秦置。《商君书·境内》:“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3
佐理案牍文书的官吏。简称令史。秦、汉诸官署多置令史,掌文书。三国魏、两晋、南朝、北魏、北齐省、台、府、寺诸官署沿置,称正令史,高于书令史。魏、晋、南朝宋、北魏为流内官,梁、陈、北齐皆为流外吏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