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乙旃氏

乙旃氏

高车十二姓之一,北魏宗族十姓之一。亦作乙干氏。原居于大漠之西。早在东汉时就投归拓跋鲜卑。据《魏书·官氏志》载,献帝拓跋邻七分国人后,“又命叔父之胤曰乙旃氏”,即令其后裔统高车之乙旃部,以此为姓。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叔孙氏。此姓见于北魏的有丹阳王叔孙建(乙旃眷)、武骑侍郎乙旃侯莫干(叔孙侯)、北部大人叔孙普洛、将军叔孙拔、殿中尚书叔孙侯头等,见于西秦的有乙旃音埿等,见于柔然的有乙旃达官,见于东魏的有都督乙干贵等。

猜你喜欢

  • 寻思干

    见“撒麻耳干”(2495页)。

  • 垂河

    见“碎叶水”(2351页)。

  • 合赞

    ①(1271—1304)伊儿汗国第七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阿鲁浑汗长子。幼抚育于祖父阿八哈汗处,习蒙文、畏兀儿文。阿鲁浑在位时,承袭父原有封地呼罗珊、祃拶答而及剌夷、火木思。成宗元贞元年(1295)

  • 白鞑靼

    见“鞑靼”(2488页)。

  • 额色库汗

    1387—1425明代蒙古可汗。或作斡亦剌台可汗、厄塞库等。瓦剌克埒古特(即额尔克彻古特,土尔扈特旧姓)氏。※乌格齐哈什哈子。其父起兵杀额勒伯克汗,兼并东蒙古(鞑靼部)大半人众,一时控制全蒙古。永乐十

  • 劝人恤出痘碑

    碑铭。清代驻藏官员关于善待出痘患者及改良其死后丧葬习俗的刻石。乾隆五十九年(1794)钦差驻藏大臣和琳撰文。碑文为汉、藏两种文字对照,立于拉萨大昭寺前。汉文全文载《卫藏通志》。内劝人勿将出痘疹者逐于旷

  • 达呼尔

    见“达斡尔族”(735页)。

  • 悦般

    古西域国名。为北匈奴西迁过程中留在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北之部众所建立。至南北朝时已有地数千里,人口20余万。凉州人犹称之为“单于王”。风俗语言与高车同。剪发齐眉,以醍醐涂之,日三澡漱,然后饮食。其南

  • 鲁兴

    北魏末年北镇流民起义首领丁零人鲜于修礼年号。526年,凡1年。

  • 旭申

    即“许兀慎”(9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