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亦力把里

亦力把里

西域古城名、国名。《元史·西北地附录》作亦刺八里。《元史·曷思麦里传》作亦八里城。《乌古孙仲端北使记》作益离城。据《明史·西域传》:永乐十六年(1418)察合台后王歪思汗率部落从别失八里西迁,改国号亦力把里。“亦剌”、“亦力”、“益离”即今“伊犁”的同名异译,“把里”、“八里”突厥语“城”之意。察合台汗国东部(东察合台汗国),伊斯兰著作称蒙兀儿斯坦(蒙古人之地),汉文史籍即以其都城名为国名,先后称别失八里和亦力把里。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该国大体上包括今哈密以西的新疆各地,西辖中亚塔什干和帕米尔高原西麓,南抵喀喇昆仑山脉,北包巴尔喀什湖。察合台后裔之间经常内讧。明隆庆四年(1570)拉什德汗死后,其诸子各霸一方,汗国四分五裂。清康熙十七年(1678,一作1680),准噶尔统治者噶尔丹进军南疆,俘虏伊思玛业勒汗,最后结束了察合台后裔在新疆的统治。准噶尔也建廷伊犁。清朝平定准噶尔后,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伊犁固尔扎(金顶寺)建宁远城。在城东北半里许立有《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碑》和《后勒铭伊犁碑》。光绪十三年(1887),在此设宁远县,民国二年(1913),改名伊宁。亦力把里城遗址当在今新疆伊宁市境内。

猜你喜欢

  • 镇西府

    ①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乾隆三十八年(1773),设镇西府于巴尔库勒,即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尔库勒”,维吾尔语“有湖”的意思,因巴里坤湖而得名。巴里坤则是巴尔库勒的音转

  • 斛速益里干

    即“水达达”(424页)。

  • 蒙苴颂

    相传为周代白崖国国主。一作牟苴颂。白族先民。传说为阿育国国王骠苴低孙,低蒙苴第八子。《南诏野史》(胡蔚本)云:“蒙苴颂居白崖(在今云南弥渡县红崖),因地名,号白崖国”。白崖国又称白国或大白国、太白国,

  • 掌房

    驻藏大臣衙门办事机构。设服役绿营兵丁4人,掌登记一切收发立件,摘录事由,填写公文外套,盖印,签押,注记各处文件等事。宣统(1909—1911)年间,经驻藏大臣联豫奏准,将该房之绿营兵丁改为听差夫,仍掌

  • 野里麻里

    见“阿里麻里”(1224页)。

  • 迭里威失

    ①波斯文音译,原意为“沿门乞讨”,后衍变为“修行者”、“苦修者”之意,或译为“苦行僧”、“托钵僧”。专指按苏非派学说完成修炼功课的修道士,是元代伊斯兰教苏非教团的高级成员。通常穿着特别服饰,忍饥挨冻,

  •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寺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旧城北门外。相传建于明初。实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经乾隆、同治、光绪、民国年间多次重修和扩建。占地4000平方米。寺正门除阿拉伯文题名外,还悬有

  • 麦西拉甫

    新疆维吾尔族文化娱乐活动。又称麦西来普、麦西乃普、麦西热甫。阿拉伯语,意谓“集会”、“聚会”。一般在喜庆节日或农闲时举行。先由若干人发起,邀集十余人或数十人参加。各人自带食物,聚于郊外或某地,一起唱歌

  • 昂仁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长沟”。亦称章阿布林、昂木仁、昂仁孜、傲不仁、傲布林等。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雅鲁藏布江与多雄藏布之间,属日喀则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此设昂仁宗。1960年与桑桑和梅康沙两谿合并,

  • 胤禛

    1678—1735清朝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原名允祯。康熙帝※玄烨第四子。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帝征噶尔丹,统率正红旗大营。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进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