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仰华寺大会

仰华寺大会

明代重建蒙藏关系的大法会。蒙元时期,由蒙古贵族※阔端、※忽必烈汗等与西藏※萨迦班第达、※八思巴等建立了密切的蒙藏关系。元亡明兴,元室北徙,明朝占领陕西、甘肃、宁夏地区,势及哈密、青海,藏族各部归属明朝,蒙古与藏地被隔绝,关系中断。嘉靖(1522—1566)间,东蒙古右翼首领※吉囊(衮必里克)、※俺答兄弟等率兵入青海,与藏族有了较多接触。西藏新兴的格鲁派(黄教)欲借助蒙古贵族的支持,扩大本派势力和影响。俺答汗也想利用佛教称雄蒙古。嘉靖四十五年(1566),俺答汗侄孙※切尽黄台吉出征藏地时,首先皈依佛教并将3名藏僧带至蒙古,劝说俺答汗归向佛门。隆庆五年(1571),索南嘉措(第三世达赖喇嘛)的母族高僧阿兴喇嘛至土默特地区传教,诱导俺答汗迎请索南嘉措。双方商定,在青海相会。征得明朝同意,俺答汗指令其子丙兔在青海湖东南察卜齐雅勒地方(即恰卜恰,今青海共和)建寺,作为会见和召开大法会的地点。俺答汗先后派出3批使者迎接索南嘉措。万历六年(1578)五月十五日,俺答汗率右翼各部与索南嘉措在仰华寺会见,召开了有蒙、藏、汉、撒里畏兀儿等族10万人参加的大法会。会上先由切尽黄台吉发表了一篇措词华丽、寓意深刻的欢迎辞,追忆佛教在蒙古的盛衰,蒙古领主对佛教的景仰。继由索南嘉措宣演佛教教义、“功德”和戒律。经过长时间的传教和会谈,大会取得重大成果:举行入教仪式,以俺答汗为首的右翼领主抛弃萨满教,归依佛门;剃度众僧,蒙古受戒者多达千人,其中“汗族3人、贵族百人出家为僧”;改革萨满教旧俗,制订佛教戒律,规定各级僧人的地位,保护僧伽;互赠称号和器物,俺答汗尊索南嘉措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达赖喇嘛—称始于此),索南嘉措赠俺答汗“转千金法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之号,其他主要领主和高僧也一一得到称号;双方许愿在蒙古地区建寺,弘扬佛教。此大会开创了蒙藏关系史和蒙古佛教史的新时期,蒙古领主成为格鲁派政治上、经济上强有力的支持者,并开始介入西藏的政治和教派斗争。格鲁派势力大增,成为蒙古的教主,统治了蒙古人的思想。

猜你喜欢

  • 西鲁宝鲁

    参见“姆海哈娄”(1550页)。

  • 王建

    北魏大臣。广宁(治今河北涿鹿)人。先世为乌丸王氏。祖姑为平文帝拓跋郁律皇后。少尚公主。登国(386—396)初,为外朝大人,与和跋等13人迭典庶事,参与计谋。曾出使后燕,辞色高亢,还为左大夫。以兄王迴

  • 得热莫五根那罕

    赫哲族旧时的丧葬风俗。赫哲语音译,意为“停尸木床”。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人死后,一般都在家停放数日才埋葬,天数视季节和死者年令而定,1至7天不等。尸床用木板搭成,将死者头朝门脚向里(或

  • 允祜

    1680—1730清宗室。满洲镶白。爱新觉罗氏。※康熙帝第七子,※雍正帝之弟。康熙三十五年(1696),随军征准噶尔部噶尔丹。三十七年(1698),封多罗贝勒。四十八年(1709),晋封多罗淳群郡王。

  • 洪州

    州名。本唐洪门镇,治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西南。宋咸平(988—1003)中为西夏入据,后升州。元废。

  • 蒲察阿里

    ? —1214金大臣。兴州路人。女真族。蒲察氏。以荫补官,初充护卫十人长,历迁右卫副将军。以伏击宋来攻之军功,改提点器物局。泰和年间(1201—1208)攻宋,从右副元帅完颜匡为副统,克宜城县。八年(

  • 大宋平蛮碑

    北宋摩崖石刻。宋余靖(1000—1064),字道安,广东韶州曲江人,汉族,镇压侬智高的宋军副将)撰文。刻于桂林铁封山镇南峰西面半山石壁上,时间在皇祐五年(1053)。额篆书汉字,每字径9寸;正文楷书汉

  • 别克列迷失

    元朝将领、驸马。又译别里迷失、别乞里迷失、别急列迷失。斡亦剌部首领※忽都合别乞曾孙,巴尔思不花与燕帖木儿(拖雷女)之子。尚元室公主,供职于元廷。曾随中书右丞相伯颜等四出征伐,屡立战功。至元十二年(12

  • 巡抚辽东都察院

    见“钦差巡抚辽东地方都察院都御史”(1672页)。

  • 蒙古秘史

    见“元朝秘史”(2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