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会同馆

会同馆

元、明、清三朝主管接待边疆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臣之机构。元至元九年(1272) (一说十三年,1276,误)十月置。前身为唐四方馆。初时置时废,不常设。元贞元年(1295),定以礼部尚书兼领馆事后,遂成定制。馆内除设主事1员外,尚有大使2员,提控案牍1员,掌书4员,蒙古必阇赤1员,典给官8员。凡边疆各民族、外国使臣进京朝觐、纳贡等之迎护、宴赉、点视贡物、寝食、贸易诸事,皆为所辖。明兴,因元制。曾先后置南、北2馆。南馆为洪武初年所设,位于南京。北馆建于永乐初年,位于北京。北京馆置房6所,南京馆置房3所。额设馆夫400名,专供饭食。凡贡使到京,初由主客司员外郎主事轮流赴馆中点视方物,照护出入。使回,则仍回部视事。弘治五年(1492),以往来贡使日众,定设提督会同馆主事1员,专治其事(一说正统后馆设大使1员,副使2员)。西域、北方、云贵诸地各族贡使前来,多安置于北馆;朝鲜、日本、安南等国使臣前来,多安置于南馆。馆额设马171匹,驴137头,以供役使。清初,该馆原为独立机构,归礼部管辖,主客司满、汉主事各1员提督,馆内大使于各省杂职内推举。顺治十四年(1657),定以员外郎品级通事1人管理馆印,不久废。乾隆十三年(1748),以四译馆庶务渐少,并入之,更名“会同四译馆”,隶礼部,礼部郎中兼鸿胪寺少卿主其事。光绪二十九年(1903)裁。它是一个集民族、外交事务于一体的重要办事机构。

猜你喜欢

  • 畏兀儿

    古族名。又作委兀、伟兀、外兀、委吾、辉和尔等。为元、明两代关于“维吾尔”一词的不同音译。其先世为回纥。参见“维吾尔族”(2144页)。

  • 苑支

    见“鸢鞮”(1379页)。

  • 左所土千户

    明、清四川麽人(今纳西族)土司名。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土官喇世英帅众归附,清准其请,仍授土千户职。五十一年(1712),颁给印信、号纸,后隶盐源县(治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会盐

  • 图墨德达尔罕岱青

    ?—1591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又作图迈达尔罕岱青,汉文史籍译作土昧阿不害、土麦台吉等。孛儿只斤氏。※吉囊孙,※阿穆尔达喇达尔罕长子(一说为次子)。驻牧于榆林、孤山边外,在榆林与明朝互市。初受

  • 涅剌奥隗部

    见“尼剌部”(664页)。

  • 高承祖

    渤海王国大臣。仕于宣王大仁秀时。唐宝历元年(日本天长二年,825)冬,时官政堂省少卿,奉命率103人访日。十二月抵隐岐登陆。因日方前已约定12年一通聘,此行未届期,适同行释贞素携日留唐学问僧灵仙托寄经

  • 不答阿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不答惕、不答安惕、不答安、博歹阿替。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其始祖为篾年土敦之第六子合阑歹(《史集》称为屯必乃汗第五子巴惕古勒乞)。约宋淳熙十六年(1189),在※十三翼之战”中,为

  • 郭尔罗斯部

    蒙古部名。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哈撒儿)十六世孙乌巴什始称所部为郭尔罗斯。原与科尔沁部同牧,自是分出。其孙布木巴于后金天命九年(1624)随科尔沁台吉奥巴归附后金,屡从征明,御察哈尔部林丹汗侵扰。清

  • 谢国安

    早期藏学家。精通藏语文及藏族历史、宗教及文化。与藏族通婚,与藏族联系密切。从30年代起,即发表有关藏族的著述。 《康藏前锋》、《康导月刊》多载其文。其论述多取材于藏文原著及藏族学者,从其学者多人,其口

  • 札拉克

    见“察拉克”(24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