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佉卢文

佉卢文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后5世纪使用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我国新疆的古于阗(今和田一带)和鄯善地区的一种古代文字。18世纪首先发现于印度河流域。“佉卢”二字是源于梵文的“佉卢虱吒”一词的简称,词意有人认为是“驴唇文字”。西方学者称此文字为高附字、印度大夏字、雅利安字、驴皮书等。这种文字所记录的语言不是“佉卢语”,而是印欧语系印度一伊朗语族印度语支中的西北俗语。佉卢字来源于阿拉米字母。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波斯帝国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和旁遮普一带,阿拉米文字随着波斯文化的影响传入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等地。这些地区原来使用婆罗米字母操印度语支西北俗语的居民逐渐接受了这种新的字母体系,并用它来拼写自己的语言。最初它和阿拉米文一样是一种不标出元音的音节文字。后来为适应自己语言的特点又对其进行了改造,如用增添区别符号的办法标注元音等,从而形成了佉卢字。当然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原来在这一地区使用的婆罗米字母的影响。佉卢字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字母形式和字母数目都有所不同。据研究,阿育王时代(公元前3世纪)的佉卢文字母数目为44个。在新疆古于阗和鄯善地区使用的字母在不同的文献中数目也有差别,如《法句经》45个,鄯善文书为57个。而原来的阿拉米字母只有22个,只表达辅音,不表元音。此外,佉卢文还有合体字,行款是由右向左横写。佉卢文使用较广,大量见于货币、金属铭文、石碑、写经的桦树皮等处。古于阗文要和汉文同用于铸币,俗称“汉佉二体钱”,又叫“于阗马钱”,目前已发现300多枚。也用于翻译佛经和书写买卖契约。鄯善地区则主要用来书写王家诰敕、文契、信札和记帐等。已发现的佉卢字文物众多。除上述“于阗马钱”外,在中国境内发现和出土的佉卢字文书有近千件。这些文物和文献多流失在国外,分藏于英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瑞典的大学和博物馆。

猜你喜欢

  • 靺鞨

    隋唐时东北少数民族名。一作靺羯。来源于挹娄(肃慎)。其名初见于北齐河清二年(563),为南北朝时“勿吉”同音异译(一说为勿吉转换读音而成靺鞨,今有人认为是“貊貉”转音)。下分众多部落,著名者有粟末、伯

  • 京旗

    清代驻守北京的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的俗称。共为24旗,原称24固山。顺治元年(1644),从征入关的八旗官兵,先后集中于都城北京,以紫禁城为中心,分旗镇守四方,据五行(即水、火、木、金、土)相胜传统说

  •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城市录事司下分设隅、坊两级基层行政设施。有的城关隅下分若干坊,有的城关只分为若干隅或若干坊,无两级之分。隅设隅正,坊置坊正,由当役之诸色人户中轮流充当,任期1年或1季。有时一隅或一坊

  • 北魏后废帝

    见“元朗”(229页)。

  • 打牛祭

    旧时仡佬族祭祀习俗。盛行于贵州大方等地。人死1—2年后,丧家要举行祭祀亡灵。祭前用稗杆扎成亡者像,穿戴其生前服装,放置坟侧;用泡木扎一有4门的房屋横置家门前,谓之“翁车”。再用竹子扎成轿,将亡者像置于

  • 糺邻

    ①见“耶律仁先”(1307页)。 ②见“萧奉先”(1995页)。

  • 柏乡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年间梁、晋等在柏乡地区之战。五代初,后梁太祖朱温与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存勖(沙陀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互相争夺成德(治镇州,今河北正定)、义武(治定州,今河北定县)、卢龙(治幽州,今北京)

  • 大元通宝

    元朝铜钱之一种。武宗至大二年(1309),变更钞法,行至大银钞,并铸大元通宝与至大通宝二种铜钱,与银钞并行。次年,铸造通行,立资国院、泉货监领之。钱文为八思巴字。一文准至大通宝十文、至大银钞一分。依古

  • 苴咩城

    即“羊苴咩城”(890页)。

  • 周云祥起义

    20世纪初彝、哈尼、傣、汉等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19世纪末,法帝国主义侵入云南后,不仅享有在云南筑路等权利,1902年又与英国一起获得开发云南7府矿藏,其中包括开发临安府(建水)个旧锡矿特权,从而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