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稹

元稹

779—831

中唐诗人、大臣。字微之。鲜卑元氏,河南洛阳人。隋朝兵部尚书※元岩六世孙,唐舒王府长史元宽之子。幼孤贫,母郑氏亲授书传,9岁即工属文。德宗贞元九年(793),举明经科,补较书郎。宪宗元和元年(806),举制科,对策第一,拜左拾遗(一说右拾遗)。迁监察御史,遇事辄举,触怒宦官及守旧官僚,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改虢州长史。十四年(819),拜膳部员外郎。后转而依附宦官,借崔潭峻、魏弘简等人援引,渐升迂。穆宗长庆(821—824)初,擢祠部郎中,迁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二年(822),以工部侍郎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位三月,与宰相裴度不和,出为同州刺史,徙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文宗大和三年(829),召为尚书左丞。寻拜武昌节度使,终以暴疾卒于任所。赠尚书右仆射。擅长于诗,与白居易相埒,号“元和体”,宫中呼其为“元才子”。平素与白居易友善谊深,常相唱和,世称“元白”。著有《乐府古题序》,阐明其文学主张,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之一。有些诗篇用乐府形式,对当时社会矛盾有所揭露,但反映现实的深度不及白居易。后期所作,则多写身旁琐事,又颇多艳诗,诗风对后世殊有不良影响。著述甚丰,长诗《连昌宫词》较著名,与白居易《长恨歌》并称。尝为《长庆宫词》数十百篇,京师竞相传唱。其悼亡诗《遣悲怀》,能将律诗口语化,对律诗的通俗化有一定影响。小诗《行宫》,亦达含蓄至境,为诗家所盛称。有《元氏长庆集》、《类集》等行世。所作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的《西厢记》提供了素材。

猜你喜欢

  • 比粟

    ?—680唐代回纥第五代首领。又作比粟、比粟毒、比来粟。药罗葛氏。※婆闰之子(一说为侄)。约唐龙朔元年(661)冬,父卒袭位,率众联合同罗、仆固诸部扰唐边境,诏以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刘审礼、薛仁

  • 百官质孙

    元代勋戚、朝臣及近侍等赴内庭大宴时所着特制衣冠。又作百官质孙服。均为皇帝所赐。冬夏之服不同。冬有9等,夏有14等,其制如一,盛饰珠翠金宝,穷极华丽。参见“质孙宴”(1467页)。

  • 那木罕

    ?—1292或1301元朝宗王。又译南木合、那没罕、那木干、诺穆罕。蒙古孛儿只斤氏。※忽必烈汗子。初以高道为说书官,师事之。至元三年(1266),封北平王。八年,受命统诸王7人出镇西北,讨叛王海都,建

  • 昆都伦乌巴什

    清代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号都尔格齐诺颜。博尔济吉特氏。哈尼诺颜洪果尔第三子。原驻牧伊犁河流域。清崇德元年(1636),遣兵参加对青海和西藏的远征。40年代初,多次遣使献贡于清。崇德五年(1640)

  • 噶勒丹锡哷图萨玛第巴克什

    见“阿旺簇勒提木”(1245页)。

  • 叉康

    门巴语音译。门巴族部分地区流行的存放骨灰的公共用房。土木结构,规模大小不等,多在村庄附近,村民集体修建。人死将其尸骨焚烧为灰烬,掺泥土拌匀,做成若干塔状,置于叉康。

  • 阿里别

    ?—1280元朝官员。又称阿里、阿里伯。回回人。※牙老瓦赤子。原籍花剌子模。后随父款附蒙古,并至汉地。忽必烈当政(1260—1294)初年,任中书右丞、参知政事诸职。至元十二年(1275),以淮东副都

  • 袞却伦珠

    1497—1557明代藏传佛教萨迦派名僧。藏族。《增续正法源》佛教史(又称《宝天成教史》、《袞却伦珠佛教史》)作者。该书分两部,第一部为袞却伦珠所作,第二部为桑结彭措(1649—?)所作。全书228页

  • 温逋奇

    ?—1032宋代邈川(今青海乐都)吐蕃大首领。早年与宗哥(今青海平安驿)首领李立遵赴河州(今甘肃临夏)共迎吐蕃赞普后人唃厮啰至廓州(今青海化隆县群科),尊立为赞普。后与李立遵等河湟吐蕃首领屡遣使入贡宋

  • 赵诚

    1899—1959中共党员。又名赵壁诚。蒙古族。土默特左旗乌尔素村人。家贫,15岁在巧尔气召当小喇嘛,诵经读书。后入土默特旗初级蒙文小学。1920年入土默特高等小学。1923年入北京蒙藏学校,参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