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内蒙古地区反洋教斗争

内蒙古地区反洋教斗争

***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在内蒙的侵略活动迅速扩展,强占蒙旗土地,欺凌各族群众,激起各族人民的愤怒反抗。光绪十年(1884),达拉特旗札兰章京色力格占巴拉曾率领群众烧毁当地天主教堂。十二年(1886),集宁一带蒙汉群众焚毁被教堂霸占的土地上的青苗。二十六年(1900),蒙汉群众数千人攻进萨拉齐附近的24顷地教堂,烧毁教堂,处死主教。阿拉善旗王府在群众支持下夺占三盛教堂,驱逐15名外国传教士出境。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蒙汉群众烧毁教堂两座,惩处教士两名。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境内的小桥畔教堂被群众围攻48天。类似的反洋教斗争不断在各地爆发,表现了蒙汉人民反帝斗争的英勇气慨。

猜你喜欢

  • 比拉勒·艾则孜

    1920—1945民国时期新疆乌孜别克族诗人。又译波拉勒·艾则孜。新疆伊宁人。1938年开始写作。作品感情真挚,富有思想性,多为歌颂祖国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儿女。1945年在阿克苏与黎特夫拉·

  • 七牧者

    唐代吐蕃职官之一。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定立吐蕃管理制度,命7名官员专管畜牧业,称“七牧者”。据《德乌佛教史》载,此7官称及职责是:洛昂牧马、当巴牧牦牛、热卡牧山羊、卡尔巴牧绵羊、桂氏牧驴、恰氏牧狗、俄

  • 皋落狄

    见“东山皋落氏”(515页)。

  • 老舍

    见“舒庆春”(2261页)。

  • 米国

    西域古国名。又作弥末、弭秣贺。昭武九姓国之一。建都那密水(今中亚泽拉夫善河)西。旧为康居地(今撒马尔罕一带)。地当丝路要冲,东西贸易活跃。曾先后臣属于哒、突厥。隋大业(605—618)

  • 坎儿井

    新疆维吾尔族农民利用地下水灌溉田地的重要水利设施。亦作坎尔井、井渠等。主要分布于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皮山、库车和北疆奇台、木垒、阜康等地,其中以吐鲁番盆地最为集中。其结构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

  • 穷庐

    见“穹庐”(1535页)。

  • 辛亥败兵事

    见“和通淖尔之战”(1451页)。

  • 陶虎

    即“陶新春”(1960页)。

  • 前秦景明帝

    见“苻健”(13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