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5—1566即三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名僧。藏族。生于后藏恩萨(今日喀则境内)。索南多吉之子。自幼崇敬释迦宗喀巴,8岁便自披白绸单,挂项珠,独自跌坐月下。明正德十年(1515),从大德札
土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青海互助县龙王山一带。每年夏历三月至六月,由巫师推算决定会期。源自明洪武年间“龙王显灵”庇佑土族牧民的传说。节日早晨人们先至广福寺点灯焚香,顶礼膜拜,请出龙神轿杆、护法神箭,然后组
又名“覆诞”。契丹族习俗。相传于遥辇氏阻午可汗时制定。惟皇帝与太后、太子及夷离堇得行之。每12年一次,甚为隆重。皇帝本命前一年季冬月,择吉日,预先于禁门北除地置再生室、母后室、先帝神主舆。于再生室东南
明末清初四川建昌土官。彝族。其祖先自元迄明,世袭建昌宣慰司(治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宣慰使。明末泰宁袭宣慰使。清顺治十六年(1659)降服,呈缴明所授印信、号纸,命仍约束部众,管有大石头、长
鄂温克语音译,含义有二:①萨满教神灵之一。旧时额尔古纳河地区使用驯鹿鄂温克人信奉。为保护婴儿生命安全的神,偶像是一以白桦树或落叶松木制成的小雀,以犴皮为衣。平时装在玛鲁神(祖神)袋内,或缝在小孩背上保
?—1642清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科奇理氏。世居瓦尔喀。崇德三年(1638)归清,授佐领。从征明锦州、松山,皆有功。七年(1642),率骁骑校佟噶尔随饶余郡王阿巴泰征明,入蓟州,攻克霸州、定州等城,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歌舞。维吾尔语音译,意为“欢乐的舞”。无固定程式,人数不限,队形也不固定。舞蹈以小跳步为主,双臂上举,手掌内外快速摆动,节奏欢快、轻松,深受广大民众欢迎。舞曲因地而异,不尽一致,有的欢
北宋摩崖石刻。宋余靖(1000—1064),字道安,广东韶州曲江人,汉族,镇压侬智高的宋军副将)撰文。刻于桂林铁封山镇南峰西面半山石壁上,时间在皇祐五年(1053)。额篆书汉字,每字径9寸;正文楷书汉
17世纪初荷兰侵略者在台湾构筑的侵略据点。天启四年(1624),荷兰殖民者被明朝军队逐出澎湖后,转移侵占台湾岛西南沿海地区,为立足台湾,先在安平的一鲲身构筑热兰遮堡。翌年,荷兰侵台新任长官宋克为在台湾
?—634唐代西突厥可汗。又称大度可汗。名泥孰,又作泥熟。阿史那氏。世袭莫贺咄(设),故又称泥孰莫贺咄(设)。贞观二年(628),莫贺咄杀统叶护可汗自立为屈利俟毗可汗,弩失毕五部不服,推其为汗,辞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