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藏
藏族地区区域名。前藏及后藏之称始于清季,《卫藏通志》:“今以布达拉为前藏,札什伦布为后藏,统名曰卫藏。”前后藏间以冈巴拉山为界,以西为后藏,以东为前藏。前藏以布达拉所在地拉萨为中心,即唐吐蕃伍如的大体辖区,为西藏的政治经济重心。
藏族地区区域名。前藏及后藏之称始于清季,《卫藏通志》:“今以布达拉为前藏,札什伦布为后藏,统名曰卫藏。”前后藏间以冈巴拉山为界,以西为后藏,以东为前藏。前藏以布达拉所在地拉萨为中心,即唐吐蕃伍如的大体辖区,为西藏的政治经济重心。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皇庆元年(1312),塔思不花受封。
?—33西汉末“汉复”政权首领。字季孟,天水成纪(在今甘肃秦安西北)人。赤狄后裔,出身于豪门士族,好经书,素有名望。早年出仕州郡,后被王莽国师刘歆引以为士(公、卿、大夫的属官)。歆死,归乡里。西汉末,
见“达延汗2”(726页)。
汉语俗称。佤语称水鬼为“翁木”。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每年较大的一种宗教活动。佤族居于山区,靠用竹子搭成水槽引山泉入寨供人畜饮用,其次耕种多为旱地,水对他们至关重要。每年正月初,每个村寨都祭水鬼,除杀鸡
? —325晋代鲜卑段部首领。又作段末杯、段末波。出于东部鲜卑,世居辽西。段疾陆眷从弟。怀帝永嘉六年(312),与从兄随督护王昌攻石勒于襄国(治今河北邢台),被俘,获宥,约为父子,释归。元帝建武元年(
清代四种羌族地区土司名。百户郁姓。康熙三年(1664),授原长官使郁从文后为小姓土百户,颁给号纸,辖寨13;四十二年(1703),授大姓土百户职,给号纸,无印信。辖22寨,602户,年纳青稞8.65石
西夏文文书。10页18行,页面58.3×41.3厘米。手写、行书。书者为西夏黑水城守将仁义,写于献宗乾定申年(1224)七月。背面盖有印章。内容为因老母患病,请求调往距家乡较近的地方任职。其中记录了当
古族名。今傣族部分先民在唐代的别称。傣语“勐”之异译,意为“地方”、“平坝”,即“住在坝子里的人”。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分布在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孟连、耿马、临沧一带。以居
元代管理地方寺院僧尼事务之官署名。元初置宣政院(初名总制院),命帝师(藏传佛教萨迦教派高僧)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军民事务。至元二十八年(1291),于杭州设行宣政院。至大四年(1311)罢
1476—1556东科尔寺一世活佛。藏族。生于青海巴尔康东科尔地方。父绒布隆巴,家贫,以乞讨为生。他幼年出家,赴木雅热甫岗拜师学经。后转赴西藏,在色拉寺下院绒布康村,拜绒布格底曲杰为师,尽学佛典。后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