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十七条协议

十七条协议

全称《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因共有17项条款,故名。由中央人民政府以李维汉为首的4名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5名全权代表于1951年5月23日在北京正式签订。协议的主要内容是: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国防,一切涉外事宜均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实现祖国领土和主权的统一;西藏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西藏内部的团结;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依据西藏实际情况,发展农牧工商业和民族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改善人民生活;改革必须实行,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时得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的方法解决等。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以及西藏人民享有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被该协议用法律形式进一步固定下来。

猜你喜欢

  • 格曼僜语

    我国自称格曼的僜人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林艺地区察隅县南端与印度接壤的地区,使用人口200多。以察隅县下察隅区巴安通乡穹村的格曼僜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3

  • 启台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启台鄂拓克。乾隆二十三年(1758),归附清朝。有众4000余户,与霍索楚鄂拓克同驻牧于塔拉斯河流域,距※察哈尔萨雅克部、※萨尔巴噶什部6日程。主要从事畜牧业。归喀什

  • 吾者

    即“兀者”(107页)。

  • 黑鞑靼

    见“鞑靼”(2488页)。

  • 怕剌

    见“普剌”(2289页)。

  • 达干氏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 考郎兀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哈喇乌苏卫。永乐五年(1407)三月,黑龙江等处女真首领早哈(又译恼纳)、虎失忽等170人来朝贡马,以其居地置卫,与亦速里河卫同时设立。以早哈为指挥使,虎失忽等为指挥

  • 伊犁铁厂

    清代新疆工矿名。位于伊犁河南索果尔。乾隆(1736—1795)中叶建。工匠初多为维吾尔族人。后又以绿营兵丁20名协同开矿,以供制作屯田耕具。旋复于遣犯中,选派精壮200名,以150名挖铁,50名种地,

  • 周天孚

    ?—1860清朝将领。四川巴县(今属重庆市)人。回族。行伍出身,从兄天受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转战两广、江浙,荐保参将。留江苏补用。咸丰九年(1859),奉命入皖南,战泾县太平军,又解金坛之围。十年,太

  • 正瑶

    见“坳瑶”(12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