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河
河名。即今永定河。辽代始见其名。一作芦沟河。大定十年(1170),金政府议决疏卢沟以通京师漕运,因山东岁饥未动工。十一年十二月,省臣复奏开之,并提出自金口疏导至京城北入壕,东至通州之北,入潞水(今白河)。及渠成,以地势高峻,水性浑浊,淤塞成浅,不能胜舟。终大定之世,时修时决。大定二十七年(1187)四月丙子,诏封卢沟河水神为平安侯。因水浑浊,元明至清初亦称浑河。明以后因淤塞累改流,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疏浚修堤,改由固安、永清县境达天津西沽,定名为永定河。
河名。即今永定河。辽代始见其名。一作芦沟河。大定十年(1170),金政府议决疏卢沟以通京师漕运,因山东岁饥未动工。十一年十二月,省臣复奏开之,并提出自金口疏导至京城北入壕,东至通州之北,入潞水(今白河)。及渠成,以地势高峻,水性浑浊,淤塞成浅,不能胜舟。终大定之世,时修时决。大定二十七年(1187)四月丙子,诏封卢沟河水神为平安侯。因水浑浊,元明至清初亦称浑河。明以后因淤塞累改流,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疏浚修堤,改由固安、永清县境达天津西沽,定名为永定河。
见“军户”(925页)。
唐代回纥汗国特勤。唐文宗开成五年(840),以汗国为黠戛斯所破,㕎馺可汗被杀,汗牙部十三姓拥乌介特勤为可汗,偕特勤那颉啜、宰相赤心、仆固等率众走唐天德塞(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谋内附
毛南语音译,意为“两人对抗赛”。毛南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一。流传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及邻近毛南族聚居区。比赛时,画一中有分线、直径约3米的圆圈,运动员分站圆心两边,两腿下蹲,双臂曲回胸前,双手紧抱肘关节
见“切尽黄台吉”(189页)。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西越”。“瓯”又作“呕”,始见于《逸周书·王会解》:“伊尹正四方令,正南呕。”为分布于南方之西部越人的统称;一说为百越中的一支,与于越、闽越、南越、骆越、滇越并列,分布于
1938年四川凉山会理县杉本洞彝族人民的反奴隶主斗争。由于当地诺伙奴隶主阿俄家、尔恩家残酷压迫、剥削和屠杀彝族属民和奴隶,涅额家※曲诺联合※阿加奴隶举行武装起义。起义者在涅额依哈(汉名吴德才)、且萨里
明代云南陇川傣族首领。最先归顺明朝,随军讨麓川思任法,以万兵为响导,每战先登,俘思任法、思机法妻孥80,象13,斩首万余,并发私积饷军3月。对愿归顺明朝的麓川头目,均请明委以官职。遣子恭立进贡,朝廷授
古地名。亦作语儿。春秋末越国之北界地。《国语·越语上》:“勾践(初年)之地……北至于御儿”,在今浙江嘉兴县境,一说在浙江崇德县境。
内蒙古包头地区黄河渡口之一。清同治十三年(1874)开辟。同治以前,由于土默特右旗境内(即今包头地区)过往客商、货物原利赖毛岱渡口(时称官渡)渡河,后因黄河改道,毛岱渡口脱离河道岸口,遂由土默特总公署
官名。明代正式改称县令为知县,作为一县之长,负责主持一县事务。秩正七品。广西、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县,亦如之,任命当地豪酋、头目为土知县,颁给铜印、敕书,赐以冠带,一般准世袭。因其故俗,附辑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