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吉里迷

吉里迷

金、元、明时期女真的一支。一作帖烈灭、吉烈灭、吉烈迷、乞列迷、乞里迷,乞列宾,清文献又作济勒弥、济喇敏或弥勒弥。明人据其衣着和居住状况,称其有4种。来源于黑水靺鞨郡利部(一说其为古亚西亚人)。是金代地处最东北边的女真部落。元初仍分布在黑龙江下游直到出海口一带,库页岛亦有之。在元末明初女真人南徙潮流中,部分迁至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近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处。金属胡里改路,后归附蒙古汗国,初属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管辖。常受骨嵬人侵袭,至元元年(1264),元世祖因派兵征骨嵬,次年又给其“粟及弓、甲”。元在其地签军应役,赈济救灾,设立千户所和驿站,并于至正十五年(1355)在哈儿分地方(今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注入黑龙江处)立吾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管理其事。明在扫清东北地区故元残余势力后,成祖于永乐元年(1403)即派官员“至吉列迷诸部落,招抚之”。永乐九年(1411)春,又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治所在黑龙江下游前苏联境内特林地方),授其首领官职、印信。立于特林地方的《永宁寺碑记》,简述了其生产、生活概况。直至明代尚无农业生产,饲养的家畜以狗最多,有的以“捕鱼为食”,夏穿鱼皮衣,冬衣狗皮;有的以狩猎为生,以海青、大鹰、皂雕、白兔、黑狐、貂鼠、阿胶等贡于中原王朝。尚存在群婚残余。奴儿干都司管理松弛后,中原人将其与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下游及东至日本海的其他女真部落,统称为野人女真。清代的济勒弥(或作奇勒尔)和费雅喀(飞牙喀),苏联十月革命前俄罗斯文献中的基(吉)里亚克,前苏联境内的尼夫赫人,即其后裔。中国的赫哲族,与其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猜你喜欢

  • 庙仓地

    清代蒙古地区喇嘛佛教寺庙的土地。也称香火地。来源主要是蒙古王公、牧民布施给寺庙的土地,或将旗公有地赠予寺庙。由寺庙札萨克喇嘛支配,交沙比纳尔或寺庙所属民户放牧或耕种,以获取收益。

  • 粟族

    见“里泼”(1081页)。

  • 物力

    金代苛捐杂税名目。《金史·食货志》:“官田曰租,私田曰税。租税之外,算其田园、屋舍、车马、牛、羊、树艺之数,及其藏镪多寡,征钱曰物力”。上自公卿大夫,下至民庶,皆征之,无苟免者。近臣出使外国,以其受有

  • 济度

    1632—1660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郑亲王※济尔哈朗次子。顺治八年(1651),封多罗简郡王,兄富尔敦卒后封世子。九年,参与议政。十一年(1654)底,授定远大将军,同贝子务达海、都统噶达浑

  • 元臣

    见“移剌元臣”(2067页)。

  • 札木合

    ?—约1205蒙古国建立前札只剌部首领。又译札木哈。号“薛禅”(贤者)。与铁木真(成吉思汗)同宗,均为孛端察儿后裔,俱属尼伦蒙古。合剌合答安之子。父死,嗣为部长,率部驻牧于斡难河(今鄂嫩河)畔。为人雄

  • 柏唐阿

    见“拜唐阿”(1664页)。

  • 罗苴子

    南诏军队名。又称“四军罗苴子”。系南诏国常备军中的精锐部队,分骑兵和步卒,由乡兵中遴选的强壮者组成。服装整齐划一,戴朱鞮鍪,“负犀皮铜股排,跣足,历险如飞”。勇敢顽强,每遇战事,冲锋陷阵。每百人设“罗

  • 欠对山

    古山名。一作次对山。今人认为即大兴安岭上之甫喀山;旧说为大兴安岭南段索岳尔济山西北之斡特该山。史载南室韦因居地下湿,夏季移此及贷勃山居住。

  • 鲁胤昌

    见“鲁允昌”(22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