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右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牧地东界敖汉旗,西界正蓝旗,南界皇庄屯,北界翁牛特旗。元属大宁路,明初隶大宁都指挥使司,后为察哈尔所据。天聪年间,喀喇沁部长苏布地偕从叔色棱等降后金。九年(1635)编旗,授苏布地子固噜思奇布为札萨克,掌本旗。次年,封贝子,世袭。札萨克驻西白河北,会盟于卓索图盟。康熙初,固噜思奇布子班达尔沙承袭,晋封多罗杜棱郡王。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牧地东界敖汉旗,西界正蓝旗,南界皇庄屯,北界翁牛特旗。元属大宁路,明初隶大宁都指挥使司,后为察哈尔所据。天聪年间,喀喇沁部长苏布地偕从叔色棱等降后金。九年(1635)编旗,授苏布地子固噜思奇布为札萨克,掌本旗。次年,封贝子,世袭。札萨克驻西白河北,会盟于卓索图盟。康熙初,固噜思奇布子班达尔沙承袭,晋封多罗杜棱郡王。
?—344或345东晋时宇文部首领。又作宇文归。系鲜卑化之匈奴人。咸和八年(333),逐杀宇文乞得归而自立。为慕容皝所攻,惧而请和。皝于其地筑榆阴、安晋二城而还。咸康二年(336),结辽西鲜卑,段辽、
1762—1823拉卜楞寺贡唐仓第三世活佛、学者。又称衮秋丹白准美。生于英武乡浪坎木村(今甘南藏族自治州美仁乡得合茂村)。出身贫苦农民之家。5岁入扎西曲岭之佐格寺。7岁被确认为二世贡唐仓活佛转世灵童,
碑铭。乾隆三十六年(1771)立。是年,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落成,会土尔扈特渥巴锡率众自俄回归祖国入觐承德,弘历以其部众已妥为安置,赏赐有加,因作是记以纪其事,碑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叙其实施安
藏传佛教寺院。亦作塔儿寺。藏语称“衮本”,意为“十万佛身”。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为中国藏传佛教六大名寺之一。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出生于寺址所在之处,时人据其诞生日的神异传说,初在该地建莲聚塔。明嘉靖三
金初大臣。契丹族。辽末降金将领移剌留斡子。初授左奉宸。熙宗初年,充护卫、任安州刺史,累官东京副留守、尚书兵部侍郎。受命徙西北、西南两路原设堡戍迫近内地者于极边安置,与泰州、临潢边堡相接。世宗大定六年(
辽太祖大圣大明天皇帝耶律阿保机年号。元年七月阿保机死,皇后摄政,次年十一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即位,皆沿用不改。926—938年,凡13年。
1816—1837即十世达赖。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康区理塘(今四川理塘)人。内都那布村头人罗桑年札之子。被认定为九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之一,被迎到理塘寺,后奉旨迎往拉萨。清道光二年(1822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上、下阿拉克硕2部之合称。玉树25族之一。牧地跨子曲河南北。东界扎武、苏尔莽,北接迭达、玉树,南抵囊,西临格吉麦马。有百长12员,属民500余户,多畜牧帐居。信奉喇嘛教黄、红
①(?—520)南北朝时期柔然可汗。一作配奴。郁久闾氏。※伏图子。柔然始平三年(北魏永平元年,508),优图西征高车,被其王弥俄突所杀,遂继位,号“豆罗伏跋豆伐可汗”(简称“伏跋可汗”,意为彰制王),
中国佛教胜地之一。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齐名。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西北20余公里处炼洞区境内,为宾川、洱源、鹤庆三县交界处。该地山势背西北面向东南,前伸三支,后出一趾,形似鸡爪,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