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喀尔喀蒙古

喀尔喀蒙古

喀尔喀河两岸蒙古各部的总称。明代为达延汗六万户之一,属左翼。分12部,居河东者为内喀尔喀五部,又称内五鄂托克喀尔喀;居河西河者为外喀尔喀七部,又称外七鄂托克喀尔喀,内五部为达延汗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属部,清初内迁兴安岭东南,相继归附,被编为※巴林、※敖汉、※奈曼、※札噜特4部5旗(后增为7旗),属内札萨克。外7部为达延汗幼子格哷森札札赉尔属部,留居漠北故地,称喀尔喀,分授7子领之,分左右翼。有3汗,称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清崇德三年(1638),三汗遣使朝清,定岁纳“九白之贡”(白马8、白驼1)。顺治十二年(1655),清赐盟于宗人府,设8札萨克,分左右翼,由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等8人分掌之。康熙二十七年(1688),为避准噶尔部噶尔丹侵扰,举部内附。三十年(1691),于多伦诺尔会盟,编佐领建旗,自是始称※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雍正三年(1725),分土谢图汗部西境另置※赛音诺颜部,自是有喀尔喀4部,属外札萨克。至乾隆中,共分86旗。另有喀尔喀右翼部、喀尔喀左翼部,原分属于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图汗部。后均因原居地内讧和与首领不和,分别于顺治十年(1653)、康熙三年(1664)内附,建旗,被安置于张家口外塔尔浑河及喜峰口外养息牧河源游牧。

猜你喜欢

  • 切尽黄台吉

    1540—1587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蒙古族政治、军事、思想家。蒙文史籍作库图克台彻辰鸿台吉。孛儿只斤氏。※吉囊孙,※诺木塔尔尼郭斡台吉(华台吉)长子。驻牧于黄河河套西部。史称“明敏而娴于文辞

  • 马神甫事件

    参见“西林教案”(703页)。

  • 塔兰奇

    又译塔喇沁、塔里雅沁。意谓“种地人”。一说源于突厥语,一说为托忒语。主要指为准噶尔封建主种地之维吾尔族农民。多来源于俘虏,也有部分是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在位时,被迫从南疆徙入者。尤以叶尔羌(今莎车

  • 喀鲁尔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官名。维吾尔语音译,意为“巡视卡伦的人”。管理在卡伦供差的维吾尔族农民。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

  • 乞讬

    唐代南诏职官名。《新唐书·南蛮传》谓:“乞讬主马”,即掌管马匹之官,由最高军政大员※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领。

  • 幽都府

    见“南京”(1586页)。

  • 土邻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土邻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抹里。又,辽道宗※太和宫下有一抹里名

  • 长孙嵩

    358—437鲜卑贵族、北魏大臣。又作拔拔嵩。代人。代国南部大人长孙仁子。年十四,代父统事。建国三十九年(376),率部投匈奴独孤部刘库仁。后归附拓跋珪。登国元年(386),珪即代王位,命为南部大人,

  • 萨克素

    ?—1674清初武官。镶蓝旗人。康熙十三年(1674),以佐领从平南大将军赉塔征叛藩耿精忠部将曾养性率众6万攻城,坚守城池,久攻不下。后以参将武灏通敌献城,力战阵亡。

  • 于巳尼大水

    古水名。即前苏联境内之贝加尔湖。汉代称“北海”。南北朝时,在其东南二十日行程处为乌洛侯部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