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嘉木样吉美旺波

嘉木样吉美旺波

1728—1791

拉卜楞寺嘉木样二世活佛。名又作恭却吉美旺波。属东氏家族。其父阿旺南木杰为甘南尖扎地区长官。生于尖扎囊热之色康。6岁出家,7岁随伯父东科尔活佛听法,13岁受沙弥戒。后广学佛典。16岁被迎入拉卜楞寺,被确认为第二辈嘉木样活佛。22岁随章嘉瑞贝多吉受比丘戒。25岁赴拉萨,入哲蚌寺果芒扎仓,随达赖、班禅等学习佛典,西藏地方政府称其为“俱善阐教诺门罕”。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返拉卜楞寺,次年任法台。受乾隆帝封为“扶法禅师班智达额尔德尼诺门罕呼图克图”。36岁任佑宁寺法台,38岁任塔尔寺法台。61岁任夏琼寺法台。先后任四寺之法台,声望甚高。三十三年(1768),应蒙古鄂尔多斯王之请,于次年赴东蒙49旗讲经传法,并取道北京,从章嘉仁波切学《五次第明灯》。其功绩在于将拉卜楞寺扩建成一座完整的大寺,将原80根柱之大经堂扩建为140根柱的建筑、可容3千僧侣同时诵经;以施主身份创建近40座属寺;创建著名的弥勒殿和弥勒佛像;健全僧侣学经制度,建立和完备诸学院;二次赴藏,广集诸寺之珍贵书籍达万余部,致使拉卜楞寺以藏书之富著称。五十六年(1791),从夏琼寺返拉卜楞寺途中,于甘都圆寂,灵骨被迎回拉卜楞寺,建塔供奉。著有嘉木样谢贝多吉传、章嘉瑞贝多吉传及六世班禅传。另有甘丹教史及教派大宝鬘史等。

猜你喜欢

  • 撒完

    见“撒尼泼”(2492页)。

  • 恒格里

    见“恒格勒格”(1723页)。

  • 回回人

    对回族人的称谓。回族人亦自称“老回回”。参见“回回”(779页)。

  • 北面宫官

    契丹王朝一种特殊的官类。《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宫卫制(即斡鲁朵)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始创。“太祖以迭剌部受禅,分本部为五院、六院、统以皇族,而亲卫缺然,乃立斡鲁朵法。”宫卫有直

  • 达麻里别古部

    见“达密里部”(734页)。

  • 忽察

    蒙古国宗王。又译火者。孛儿只斤氏。※贵由汗长子。定宗三年(1248)汗死后,佐母海迷失称制。以己为汗嫡长子,觊图嗣汗位。闻拔都等诸王于阿剌脱忽剌兀的族众会上倡戴蒙哥嗣位,怀怨,以大会非在斡难河(今鄂嫩

  • 布傣

    部分壮族自称。壮语音译,意为“傣人”。分布在广西龙州、钦州、防城及文山州境内。操壮语南部方言。

  • 沙州卫

    ①明代西北羁縻卫之一。永乐二年(1404)置。在嘉峪关西。秦及汉初为月氏、匈奴地。武帝时辟为敦煌郡,后魏称沙州,唐因之,后没于吐蕃,宋入于西夏,元为沙州路。东接赤斤蒙古卫,南抵安定卫,西、北界哈密卫。

  • 赛夏人

    居于台湾山地的高山族一支。人口只有1075人(1975年)。分布在今阿里山和五峰山一带,现分属新竹县的五峰乡和苗栗县的南庄乡。村落分两种:一为同一氏族若干户组成;一为几个不同氏族的若干户组成。每个氏族

  • 长其国

    “侬峒起义”后建立之国号。北宋宝元二年(1039),侬存福建于广源州(治今越南北部高平省),同年被交趾李氏王朝所灭。详见“侬峒起义”(14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