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

吐蕃医学巨著。藏文称《居希》、意译为《四续》,又译为《医方四续》。唐代吐蕃医圣老玉妥·云丹贡布(729—853)撰。成书于8世纪末。作者自幼热爱医学,潜心钻研,一生遍历五台山、康定、珞域、察隅、羌塘、阿里、工布、达布、桑耶、萨嘉、日喀则、拉萨等地,以及天竺(印度)、泥婆罗(今尼泊尔)、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求师学医,搜寻医书,与名家探讨医道,不断总结各地医学之长及自身行医实践,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吸取汉地医学名著《月王药诊》(又称《索玛日咱》)及印度等地医学精华,著成此书,使吐蕃著医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藏医药学奠定了较完整的理论基础,深刻影响了藏医的发展。全书分4大类:一、根本续,即总则医典,共6章,主要介绍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等一般知识。二、讲解续,即论说医典,共31章,主要介绍人体解剖构造、疾病发生原因,卫生保健、药物性能、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三、口诀续,即秘诀医典,共92章,主要介绍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和具体治疗方法。四、后续,即后续医典。共28章,主要介绍脉诊、尿诊等诊断方法、外治疗法,以及各种方剂的配合和运用。原书经世代抄本流传,至11世纪老玉妥后裔新玉妥·云丹贡布(与老玉妥同名,故后世以“新”、“”区别),又对全书进行了一次全面修订,即今所见之《四部医典》。此书问世以来,历代藏医频加注释,多方研讨,有力地促进了藏医的形成和发展。这部医学巨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国外著名藏学家匈牙利人乔玛自1835年著文介绍此书以来,国外学者研究此书者络绎不绝。是书有甘孜德格伦珠顶印版、青海塔尔寺版、西藏扎塘版等。1982年西藏以排印本问世。1983年又有汉译本(以扎塘版的拉萨翻版为兰本),刊印发行。18世纪左右被译成蒙文,影响了蒙族医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 李献诚

    黑水靺鞨最大部落首领、黑水州都督府首任都督。原姓名佚(一说即倪属利稽)。靺鞨黑水部经过发展和兼并近旁小部,至唐代,下又分16部,并改称黑水靺鞨。唐开元十年(722),勃利部首领倪属利稽朝唐,唐以其所统

  • 左江革命军事委员会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壮族地区建立的工农民主政权。1930年2月1日,龙州起义成功后宣布成立。为左江地区最高革命政权机构,由王逸(汉族)任主席,俞作豫(汉族)、张兆梅(壮族)、周和平(

  • 山中闻见录

    书名。原题管葛山人(即明末清初人彭孙贻,字仲谋,海盐人)撰。11卷。卷1至卷6记述满族先世建州女真的概况,卷7为戚继光、李成梁、杜松等人传,卷8为西人志,卷9至卷11为东人志。是记述满族早期历史较系统

  • 打洛土便委

    清代云南车里宣慰使司辖下傣族土职。清雍正间(1723—1735),其先刀滥甲翁以功授土便委,隶勐阿。其后人刀庆华于1936年袭职,1945年,刀庆华死,弟刀庆良袭职。

  • 乌古涅剌部

    契丹部族名。一作乌古涅里部,亦曰涅离部。辽太祖神册六年(921),以于骨里民户所置,为太祖二十部之一。隶北府,置节度使统领,部族军属西南路招讨司。

  • 火州

    见“高昌”(1907页)。

  • 阿哈玛特和卓

    见“玛哈图木·阿杂木”(955页)。

  • 色尔衮

    ?—1833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孟尔底音氏(亦作孟尔丁或莫尔丹)。世居大莫丁屯,隶布特哈正黄旗。世袭佐领。从征廓尔喀收复济咙,因功赐号托默欢巴图鲁。嘉庆二年(1797),从德楞泰镇压川、陕、楚白莲教

  • 茈扒

    傈僳语音译,或称“茈扒时”,意为“麻氏族”。旧时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图腾名称之一。即以麻为氏族图腾。传说因该氏族成员善于种麻和织麻布,故名。麻氏族成员把“麻”作为自己的姓氏和本氏族的标志。

  • 正大营

    地名。位于贵州铜仁城北30里,铜仁至松桃之间。四面皆山,中有一平坝,约数里,形如釜底。为苗民聚居地。旧建有石城一座,设弁兵防守。清代乾嘉时苗民大起义始于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