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均田制

均田制

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北魏初,北方经长期战乱,土地荒芜,地籍散乱,严重影响赋役征收。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在实行课农基础上,下诏计口分配空芜土地。凡男15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丁牛1头受田30亩,以4头为限。由于当时施行休耕法,授田一般是2—3倍。所授之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凡身亡,须还田给政府。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给子孙。超过20亩者可卖其余,不足者可买。在缴纳麻布为“调”之地区,男授麻田10亩,女5亩,奴婢相同,年老身死,还田。新附民户,每3口,加宅田1亩,奴婢5口1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受田后不准迁徙。地方官按级给公田。均田制仅分配无主荒地,未触及地主原有土地,占有奴婢和耕牛的主人,还可按奴婢和牛数多得土地。与之相适应的田租户调制度规定一夫一妇之户,岁出帛1疋、粟2石,还有力役,而有奴婢8人或耕牛20头,才缴纳同额租调。故均田制虽授给农民一定土地,但获益最多者是鲜卑贵族和中原的世家豪强。嗣后北齐、北周和隋唐皆沿此制,办法略有变更。如北齐为男年18始受田,名目、数量也不同,并对奴婢受田人数进行限制。唐代规定女子一般不受田,男子给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狭乡减半,不准买卖。但迁徙及身死无力营葬可卖永业田,自狭乡迁宽乡者也可卖口分田。官户受田减百姓口分田之半,王公以下还有永业田,并按级分授给官吏职分田和公廨田。至唐中叶,因丁口滋长,官无闲田,不复给授,均田制逐渐取消。

猜你喜欢

  • 羌渠单于

    ?—188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羌渠。原任南匈奴右贤王。灵帝光和二年(179),汉使匈奴中郎将张修擅斩前单于呼征而更立之为单于。中平五年(188),应汉朝征发,遣左贤王将兵至幽州

  • 全无种羌

    ※东羌的一支。居上郡(治肤施县,今陕西榆林县东南)。参加历次羌民大起义。元初五年(118),种人雕何被汉度辽将军邓遵收买,刺杀滇零部下起义将军领狼莫,使起义瓦解。雕何封羌侯。

  • 济南王

    元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元二十四年(1287),成吉思汗弟合赤温曾孙也只里始受封。据《元史》,保和、胜纳哈儿亦享有济南王封号。

  • 鲜于琛

    ?—535梁大同年间鄱阳地区起义首领。一说为丁零(敕勒)鲜于氏,鄱阳郡(今江西波阳县)人。初服食修道法,曾入山采药,拾得五色幡眊,又于地中得石玺。大同元年(535),聚结门徒起事,杀广晋令王筠,改年号

  • 西宁办事大臣

    清朝派驻青海地方行政长官。一称青海办事大臣、管理青海事务大臣、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雍正三年(1725)置。由理藩院从散秩大臣、八旗护军统领、副都统及各部侍郎中简任。3年一换。办事大臣衙门内设司官

  • 唐括贡

    ?—1202金大臣。本名达哥。女真族。唐括氏。太傅阿里子。娶世宗第四女吴国公主,授驸马都尉,充奉御,特授拱卫直副都指挥使,累官刑部侍郎。以擅离职守,降为德州防御使。升顺天军节度使,移镇横海。后历任左宣

  • 智者喜宴

    书名。又称《贤者喜宴》,全称《阐明诸法轮者之事智者喜宴》。又因此书成于西藏洛扎,故又称《洛扎佛教史》。始作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成书于四十三年(1564)。作者※巴卧·祖拉陈畦(1504—156

  • 扫剌

    ?—929五代时期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前首领※去诸子。父卒,代立。后唐庄宗李存勖时,赐姓名李绍威。同光元年(923)十二月,遣使赴后唐。三年(925)九月,遣使贺庄宗诞节,贡方物。曾娶契丹逐不鲁姊,逐不

  • 宁春发

    见“德勒格尔”(2522页)。

  • 巡捕营

    亦称京营,即清代京师绿营。掌治安、司缉捕等。初建时,惟有南北两营。顺治十四年(1657),增设中营。康熙三十年(1691),以八旗步军统领(从一品)统辖巡捕三营,全称是提督九门巡捕营步军统领,俗称九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