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基诺族

基诺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基诺,旧他称“攸乐,清文献称之“三撮毛”。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洛克(基诺山)。18021人(1990年)。其族源,一说从基诺山北部附近地区迁来;一说源于由北南迁的古氐羌人。其地元属彻里军民总管府,明隶车里宣慰司,清初设攸乐同知,建攸乐城,不久裁撤。清中叶以后为思茅厅攸乐土目管辖,由车里宣慰使刀绍文委任叭竜横为土目,从此受傣族封建领主统治。民国时期因不堪国民党的残酷压迫和剥削,1941—1943年曾举行争取民族生存的基诺起义。新中国成立前,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以刀耕火种农业为主,兼营狩猎和采集,善种茶,手工业尚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有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文字。主要为一夫一妻的父系小家庭制。但父系家族公社曾长期保留,家族成员集体居住在一幢干栏式大房子内。信奉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行独木棺土葬。传统节日有※特毛且、※洛毛竜等。解放后,农业、种茶和苡仁以及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都有了迅速发展,已开垦了大量水田。参见“基诺”(2027页)、“三撮毛”(50页)。

猜你喜欢

  • 清穆宗

    即“载淳”(1844页)。

  • 陈积

    即※“差巴”(支差者)的一部分。旧时四川甘孜藏区雅江地带农奴阶级中的一个等级。从领主处领种一定数量的土地。按规定每年要向地方政府交地粮和支应各种差役,一般还要向土百户支应劳役及各种摊派。繁重的差役使得

  • 北齐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原称《齐书》,北宋改用今名。北齐、周、隋、唐之际李百药(565—648)撰。50卷。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隋末官建安县丞,入唐后任中书舍人,参加制定五礼和律令,后官至

  • 抚安东夷记

    书名。明马文升(1426—1520)撰。1卷。文升字负图,钧州人,景泰二年(1451)进士,《明史》有传。成化十二年(1476)九月,以兵部右侍郎奉命整饬辽东边防,十四年以兵部失机入狱,谪戍四川。十九

  • 张伏利度

    晋代乌桓首领。拥众2千,驻屯乐平(治今山西昔阳)。恃众屡拒汉国刘渊(304—310年在位)招纳。渊辅汉将军羯族石勒定计,伪获罪于渊,投奔之,结为兄弟。使勒率众攻掠,所向无前,为诸胡畏服。汉元熙四年(3

  • 宁州土知州

    元、明彝族土官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以宁部置宁州(辖今云南省华宁、通海、峨山一带)后,以当地彝族首领任知州。明初禄威任职。洪武十六年(1383),其弟弄甥赴京朝觐,次年明授弄甥土知州。宣德元年(

  • 丧轿

    旧时苗族丧葬用具。为出丧必备之物。流行于贵州贵阳、安顺、紫云、镇宁、从江等地。出殡时用以抬棺木。制法:用两根长约250公分、直径10公分的杉木棍,中间用杉木皮做成担架式的垫子,横置3根短棍,使之不致松

  • 氐羌流民起义

    晋元康六年(296),陕甘天水、略阳、扶风、始平、武都、阴平6郡羌、氐、卢水胡起义,拥立氐人齐万年为帝,屡败晋军。次年,失败。八年(298),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巴氐李特及其弟李庠与闫式、赵肃、何巨

  • 阿失帖木儿

    ①(1250—1309)元朝大臣。畏兀儿人。祖籍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武都王※孟速思之子。史称其“性聪强,能传家学”。至元二十四年(1287),从征叛王乃颜,以功,授枢密院都事。被徽仁裕

  • 多尔济色布腾

    ?—1737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噶尔丹策零同曾祖兄弟,清札萨克辅国公丹济拉长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袭父爵。五十四年(1715),因准军侵掠哈密,奉命率兵驻杭爱山,抚降贡楚克臧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