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塔布囊

塔布囊

明代蒙古对女婿、仪宾的称呼。蒙古语音译。亦译倘不能、倘不浪、傥不良、他不能、他卜能、拓不能、它卜囊、他卜浪等。一说源于“五王”,即弘吉剌、兀鲁兀、忙兀、札剌儿和亦乞列思5部探马赤。此五部在元成宗以后相继封王,称五王,其中弘吉剌、亦乞列思两部与成吉思汗家族世为姻亲,故明代蒙古以“五王”转称大汗或显贵们的女婿。※《夷俗记》云:“其酋长之婿名倘不浪”。※《三云筹俎考》称:“倘不浪,是王子家女婿,即仪宾”。《卢龙塞略》则云:“女婿曰古列根,官家婿曰他不浪”。但其使用范围较宽,也不局限于蒙古人或公主之婿。如蒙古人传说,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后,娶一蒙古女子摩罗,生子※朱泰萨(大哥子),英宗南归后,朱泰萨留下做了阿苏特部的塔布囊。又如投靠俺答汗的汉人赵全攻入朔州,夺娶广灵王府贾仪宾之妻余庆郡君,被俺答汗封为“仪宾倘不浪”。永谢布领主永邵卜大成台吉娶瓦剌女子为妻,称“瓦剌它卜囊”。他们属于领主阶级,拥有大量牲畜、财产和属众。清代成为封爵之一,为“驸马”、“郡马”、“额驸”的通称,仅用于封赠与清室通婚的喀喇沁部3旗和土默特左旗的蒙古贵族。

猜你喜欢

  • 宗室宴

    清代帝王于年节设筵招待宗室之称。小型者,设于奉三无私,常以皇子、近支诸王公列席;中型者,设于西苑(即北京紫禁城西华门外御苑)丰泽园内惇叙殿,或于圆明园正大光明殿。惇叙殿宴例:届日,陈设中和韶乐、丹陛大

  • ①北方古族名。亦作翟,因狄人主要居住在北方,故又称“北狄”或“北翟”。一说狄即商代之鬼方、周代之“��狁”。史载,周族先祖不膹、公刘等居于“戎、狄之间”。《毛诗故训传》云:

  • 吐屯发

    见“吐豆发”(766页)。

  • 普禄

    清代地名。一作普禄乡。故址在前苏联境内的黑龙江下游东岸伊尔库特斯科耶稍南,或说在波卡罗夫卡附近。为清代黑龙江下游各少数民族向清朝缴纳土贡、三姓副都统派官员代表中央政府接受贡物并“赏乌绫”的地点之一。

  • 老龙票

    清末民初新疆货币之一。民国后又称“老票”、“喀票”。光绪三十四年(1908),新疆官钱总局建立后,在上海印制大型老龙票100万两,面额为红钱四百文(合纹银1两,主币)。民国元年(1912),又印制、发

  • 头鱼宴

    契丹习俗与皇室重要礼仪。《辽史·国语解》称:“头鱼宴,上岁时钩鱼,得头鱼,辄置酒张宴,与头鹅宴同。”程大昌《演繁录》记:“达鲁河钩牛鱼,北方盛礼”,契丹尤为重视,“以其得否,为岁占好恶。”此乃上古渔猎

  • 罗苴子

    南诏军队名。又称“四军罗苴子”。系南诏国常备军中的精锐部队,分骑兵和步卒,由乡兵中遴选的强壮者组成。服装整齐划一,戴朱鞮鍪,“负犀皮铜股排,跣足,历险如飞”。勇敢顽强,每遇战事,冲锋陷阵。每百人设“罗

  • 南笼起义

    清代布依族农民起义。清朝中叶,封建统治者为了镇压苗民起义,变本加厉地对贵州少数民族进行敲榨勒索,驱使农民前往湘黔参战,致使农民“皆弃田不耕”。嘉庆二年(1797)正月初五,在贵州南笼府(今安龙县)北乡

  • 喜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希禅卫。永乐八年(1410)十一月,乞烈迷首领干塔奴等来朝,以其居地置此卫,命干塔奴为指挥佥事。治所在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一带。宣德八年(1433)闰八月,

  • 俄力思

    见“阿里三围”(1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