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奥德玛发

奥德玛发

萨满教神祗之一。赫哲语音译,意为“吉星神”或“三星神”。又称“乌什卡”。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人旧时崇敬它,仅次于天神。神偶以木制,为1大2小的3个木偶。大的高不足1尺(一说约1尺半),头顶为圆锥形,四周刻有9个人面形,每面只刻目、鼻、口,而两面间还有一目公用;有的地区将其面一半涂红,一半涂黑;身为圆柱形,下有4脚。2小木偶分置左右,为其使者,高不到5寸(有说约一尺)。常供在木搭小庙中,庙中有时同供有狗神、虎神、豹神和公鹿神等。据传,其为最清洁之神,妇女和小孩不能靠近。患头痛脑热病者祈求其保佑,愈后杀猪宰鸡还愿。祭期由许愿者自定,祭祀必须在夜深人静、星光月色下进行,不点灯。祭时将猪羊等祭品抬至神庙前,由※弗力兰(专司祈祷者)祝告,焚香草,以酒灌猪羊耳作祭。祭毕,将猪羊在野外宰杀,肉煮熟后请亲友共食,但在经期中的妇女不得参加。酒须客人自带,主人不备。天亮后,不管还愿肉是否吃完,需将剩肉和骨倒至人们不常去的远处,以免妇女和小孩践踏而触犯神灵。食肉者均须漱口、洗手,水倒在坑中以土覆盖。参加吃肉的人(有说指非同姓者)回家时需给主人留下一物,如帽、烟袋、手巾之类,次日再向主人取回,据说不这样,对主人家不利。

猜你喜欢

  • 人质制度

    又称“坐质”或“坐班”制度。明、清、民国时期四川凉山彝族等地区实行的一种反动统治制度。明、清、民国时期,当地统治者命令彝族(主要是黑彝)各家支头人或亲属到府、州、县城去坐牢当人质,三个月、半年或一年轮

  • 海龙府

    地区名。在今吉林省东南部。辖域东西169里,南北75里。东界濛江州(今靖宇县境),西邻奉夭府开原县,南接兴京府通化县,北连伊通州。汉属玄菟郡。后汉、晋为高句丽地。唐及五代为渤海大氏所据。辽为回跋女真地

  • 酩腮

    见“中书”(292页)。

  • 褚来四

    傈僳族抗英首领。云南泸水县人。傈僳族。清宣统二年(1910)十二月三日,英国殖民主义者派郝滋上校率领2千侵略军以武力强占中国片马,为收复失地,片马各村寨傈僳族头人来墨夺扒组织“蓑衣兵”抵抗英军,他亦在

  • 勐廷瑞

    明代云南顺宁府土官。又作猛廷瑞。蒲人(布朗族)。万历(1573—1619)中,明参将吴显忠向其索财不遂,诬告于巡抚陈用宾。遂以其婿奉学倚其势力与兄奉赧(赦)构兵为由,诬以助恶,遣兵入寨,袭执之,并改顺

  • 归化城厅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候补知州沈潜修纂。光绪二十三年(1897)以后成书。手抄本。两函10册,共20卷。卷一参修姓氏、凡例、星度、建置;卷二巡幸、公署,卷三疆域、职官;卷四山川、学校;卷五典礼、田赋

  • 哈攀龙

    ?—约1751清朝将领。直隶河间(今河北献县一带)人。回族。其先出自新疆回部。乾隆二年(1737)中一甲一名武进士,授头等侍卫。后历任福建兴化(蒲田)副将,及河南南阳、福建海坛、漳州诸镇总兵。十三年(

  • 僧人功德司

    见“出家功德司”(569页)。

  • 彡姐羌起义

    西汉元帝初元二年(前47),陇西郡地震。后境内连年不收,四方咸困,黎民饥馑,无以相救。永光二年(前42),陇西乡姐种羌联合诸部落共七种羌起义,攻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众达3万人。汉朝派右将军冯奉

  • 刬马军起义

    明代壮族农民起义之一。隆庆年间(1567—1572),柳州府属迁江县的北三(今属来宾)、来宾县的北五和柳江县的三都、五都等处壮族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因义军擅长用毒弩打仗,箭无虚发,人强马壮,矫健轻捷,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