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宣恩县

宣恩县

县名。位于湖北西南部边界地区。五溪之一的酉溪,发源于境内。古属武陵郡地。唐代,隶江南道清江郡,乾元(758—760)时改名施州。宋隶施州清江郡,部分属保顺州。元隶施州,始置施南宜抚使司,属之。清隶施州卫。雍正十三年(1735),始置宣恩县,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即施南宣抚使司旧址。隶施南府。今县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县境有苗、土家、侗、汉等族。

猜你喜欢

  • 佛宁

    见“猛安谋克”(2077页)。

  • 可敦

    鲜卑语音译。亦作恪尊、可孙、可贺敦、哈屯、合屯、哈敦等。“皇后”之意。对可汗之妻的称呼。源于东胡语,后被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和蒙古等阿尔泰语系的许多语言继承。刻于太平真君四年(443)的《嘎仙

  • 差发

    金、元时各种赋役的统称。《黑鞑事略》:“其赋敛谓之差发”。元代,岭北、汉地、西域之征调摊派方法各不相同:岭北以畜计,汉地以户计,西域以丁计。蒙古民户视牲畜多寡征之,不分贫贱,各出牛马、车仗、人夫、羊肉

  • 巴禄

    ?—1770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定北将军班弟之子。初授三等待卫,后授头等待卫。乾隆十九年(1754),授察哈尔总管,赴西路军营。二十年十月,袭一等诚勇公,授镶红旗蒙古都统。二十一年,

  • 贝来合

    傈僳语音译,亦称“哈米贝来合”,意为“土地伙有共耕”。云南省怒江傈僳族地区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地伙有共耕的原始协作形式,是原始的土地公有制向私有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由家族土地公有共耕转化而来

  • 西域闻见录

    书名。又称《西域记》、《西域琐谈》、《异域琐谈》、《遐域琐谈》、《西域旧闻》、《西域总志》、《新疆纪略》、《新疆外藩纪略》等。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七十一撰。全书8卷,卷首有舆图。卷1、卷2为“新

  • 对卢

    高句骊国官号。始见于《后汉书》等,记其为高句骊官名序列之第二等级,位在※“相加”之下,※“沛者”之上。《三国志》则言:高句骊置官,“有对卢则不置沛者,有沛者则不置对卢”。《隋书》列为第四等,《旧唐书》

  • 沙尔霍布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昭苏县城南34公里沙尔霍布村。海拔1180米。现有土墓15座,主要分布于谷地农田中,村内存4座。均为高1—3米、直径10—30米的大土墩。据1971年调查,原有墓约100座,后多于平

  • 木塔里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克图哩山卫。永乐四年(1406)十月前置,治所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北公主陵附近。

  • 察赤

    即“者舌”(13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