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台通纪续集
书名。元监察机构典章制度汇编之一。元御史台掾史唐惟明编纂。至正十二年(1352)成书。主要记顺帝至元二年(1336)至至正十二年御史台的典制掌故,对元末政治、人民生活、民族关系、阶级斗争等情况亦有所反映。是研究元代监察制度的重要史料之一。早佚。《永乐大典》“台”字韵中尚存此书一卷,记御史台事49项,前有欧阳玄序。
书名。元监察机构典章制度汇编之一。元御史台掾史唐惟明编纂。至正十二年(1352)成书。主要记顺帝至元二年(1336)至至正十二年御史台的典制掌故,对元末政治、人民生活、民族关系、阶级斗争等情况亦有所反映。是研究元代监察制度的重要史料之一。早佚。《永乐大典》“台”字韵中尚存此书一卷,记御史台事49项,前有欧阳玄序。
战国时期中山国祭祀礼器。亦称“中山王铜圆壶”。周慎靓王五年(中山王十三年,前316),由中山王下令制作,用以祭祀上帝和祖宗。盖上有两个圆形纽,壶腹为圆球形,有两道平行凸
1197—1265蒙古国大臣。又译勃鲁海牙。畏兀儿人。祖牙儿八海牙、父吉台海牙俱以功为畏兀儿大臣。幼丧父,依舅父家就学。善畏兀儿文,尤精骑射。18岁时随亦都护(国主号,意为“幸福之主”)附成吉思汗,充
清廷遣※侍卫充新疆驻守卡伦领班人。此制始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例由京城禁廷一、二、三等侍卫及护军参领等派出,给予行装、生活资助,三年更换一次。如塔尔巴哈台配备12员,乌什配备11员。二十八年,叶
蒙古语音译,意为“黑民”、“贱民”、“身份低下的人”。或译为哈剌洪。蒙古社会平民阶级中的下等户。他们一般只有少数牧畜,生活贫困,无力摊纳财物,是封建领主征用劳役的主要对象,有些人甚至沦为领主和上等户的
1877—1927近代著名学者。浙江海宁人,字静安,号观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赴上海,掌时务报馆文牍,业余入东文学社习日、英语,喜读康德、叔本华、尼采著作,思想颇受影响。后历在湖北农业学堂、江
突厥、回鹘官名。突厥语音译。职同得详,据西突厥东五部有五“啜”推之,地位当为一部之长。“啜”之前常加形容词,如称“屈律啜”“梅禄啜”等。
地区名。珲春古作浑蠢,一作乌春,女真语“透彻”意,地以水名,今为县名、城名。位于今吉林省东南部。清宣统元年(1909)置,治所即今珲春县。辖域东西250余里,南北300余里。东、南界俄罗斯东海滨省,西
书名。伪满奉天图书馆编纂。凡6卷。1934年刊行。辑录当时已出土的全部契丹小字资料,并反映当时对契丹小字研究的水平。卷一为金毓黻写的绪言,卷二是影印的辽庆陵出土的汉字和契丹小字的皇帝与皇后的哀册以及其
书名。东汉杨终(?—100年,字子山,成都人)撰。字子山,成都人。约作于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时,卷帙无考,已佚。传说为云南方志之始,亦为记述哀牢人历史的最早资料,仅存的佚文一条为:“九隆代代
十六国之一。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之鲜卑慕容氏所建。前燕建熙十年(369),前国君慕容皝子慕容垂因与太傅慕容评不睦,投奔前秦苻坚。次年,助秦灭燕。后乘前秦淝水之战兵败之机,于晋太元九年(384)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