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察珲多尔济

察珲多尔济

1634—1699

清代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土谢图汗※衮布长子。驻牧土拉河南。顺治十二年(1655),继父位称汗,称斡齐赖赛因汗,为左翼长。与同族墨乐根诺颜、达尔汉诺颜、丹津喇嘛等遣子弟向清朝奉表贡。冬,复遣使与清廷会盟于宗人府,受命为喀尔喀8札萨克之一,向清廷进“九白”(白驼一、白马八)之贡。康熙十六年(1677),以兵助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汗抗击准噶尔部噶尔丹袭击,不及,鄂齐尔图被杀。继遣台吉色棱达什率兵三百,劫噶尔丹派往清朝的贡使。素与札萨克图汗不和,康熙元年(1662),因罗卜藏台吉额璘沁以私怨擅杀札萨克图汗旺舒克,与赛音诺颜部长丹津喇嘛出兵击之,迫额璘沁投卫拉特。后因拒绝归还来附之札萨克图汗部属众,复与札萨克图汗成衮纷争。二十五年(1686)经清廷调解,举行库伦伯勒齐尔(今蒙古乌兰巴托附近)会盟,仅归还部份属民,纠纷亦未彻底解决。二十六年,闻札萨克图汗沙喇附噶尔丹,会盟于固尔班赫格尔,以兵击杀沙喇及噶尔丹弟多尔济扎布。同年,与车臣汗诺尔布请清廷赐印,并疏请康熙帝上尊号,未准。以沙皇俄国不断侵占其辖地,于康熙十一年(1672),派卓立克图等人致书沙皇,不准俄国在蒙古土地上建立色楞格斯克城,令其迁走。十四年(1675),复遣加尔马比利克图等赴莫斯科,列举在色楞格斯克等地的俄国人攻打土谢图汗属部,劫掠妇孺和财产的行径。因俄国拒绝迁城,遂派弟西第什哩率军驻色楞格河地区,以遏止俄国对自己辖地的侵占。康熙二十七年(1688),喀尔喀遭噶尔丹袭击,兵败,走翁吉。后得赛音诺颜部长善巴兵助,复与噶尔丹鏖战,再溃,遂投附清朝,受命入居苏尼特界内鄂琳图牧地,清廷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于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举行会盟。以其率众归诚,仍保留土谢图汗号。清廷依漠南蒙古例在土谢图汗部编旗佐。次年,改喀尔喀左右翼为三路,土谢图汗部为北路,由其统领,自是始称土谢图汗部。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败亡后,该部复归土拉河驻牧。

猜你喜欢

  • 折惟忠

    ?—1034字荩臣。宋代边将,党项族。折御卿子。咸平二年(999)补西头供奉官,擢閤门祇侯。大中祥符七年(1014)五月,诏令为六宅使知府州,兼麟府路都巡检使,领普州刺史,再迁左藏库使,实授嘉州刺史,

  • 后秦高祖

    见“姚兴”(1172页)。

  • 登廓

    藏语音译,汉称“头人”。解放前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宣慰司属下贵族等级称谓之一。为贵族中较高的一等,为世袭封建领主。相传为“开国元勋”之后裔。均拥有一定领地,世代传承。除个别权势大者,土司不能驾驭外,均无所

  • 阿城铜牌

    契丹大字铜牌。至今所发现的契丹字铜牌极少,仅三、四枚,此其一,于黑龙江哈尔滨市西南阿城地方出土,现藏黑龙江博物馆。牌身长方形,长6厘米,宽2厘米。牌上契丹字为空心楷体,正面1行4字,背面两行约18字,

  • 伊逊河卫

    见“也速卫”(141页)。

  • 伯勒克

    见“别儿哥”(1069页)。

  • 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领袖人物普遍推行的一种独特的传承制度。10世纪后期,藏传佛教各教派兴起,其寺院领袖人物圆寂后,或依师徒传承,或依叔侄传承,以维护本教派及本寺院之延续。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藏历水羊年,1

  • 石抹憨塔卜

    见“石抹咸得不”(456页)。

  • 忠顺保德可汗

    见“夜落纥”②(1497页)。

  • 康朗

    参见“督”(23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