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将军

将军

古代官爵。清代沿袭之。分四种:①奉差挂帅出征的命官。顺治十二年(1655),铸大将军、将军印。皆分别于其前加铸表示方位、作用等差别的字号,如镇海、扬威、奉命、征东、征南、征西、征北、镇东、靖南、安东、抚远、定南、平西等。康雍以后,再添靖寇、安远、平逆、平寇、建武、讨逆、宁远、靖边、定边、绥远、振武等等。凡国有征伐则置之,凯旋则省之。皆以王、贝勒、贝子、公及都统、亲信大臣充之。品级各依原职爵。顺治元年(1644),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师收明山海关外地并经略中原。 ②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在黑龙江、吉林、伊犁等边疆地区,为全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如盛京将军、伊犁将军等。 ③清宗室爵号之一,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为清宗室十四等封爵中之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等。 ④正一品(公、侯、伯与正一品同)至从二品武官封赠之阶:一曰建威将军,二曰振威将军,三曰武显将军、四曰武功将军。此外尚有炮位称,如无敌大将军炮。等等。

猜你喜欢

  • 白水羌

    ※西羌的一支。因居于白水(今四川南坪、甘肃文县之白水江)而得名。水出于临洮县西南西倾(羌)山,水色白浊,东南流与黑水合。西北与※黑水羌相邻。东汉时改广汉北部都尉为阴平郡以统其众。曹操伐蜀,曾使张既徙武

  • 中山国

    古国名。亦称鲜虞中山国。春秋末鲜虞人建。始见于《左传·定公四年》,即周敬王十四年(前506)。一说鲜虞人建都于中人(今河北唐县),城中有山,曰中山,因以为国号。此为早期中山国。以鲜虞氏为主体,联合仇由

  • 库洪

    参见“哈密瓜”(1637页)。

  • 阿思斡鲁朵

    见“太和宫”(273页)。

  • 笼朵

    门巴族民间传统炊具。一作“可”,门巴语音译,意为“石锅”。用手凿制。分平锅与深底锅两种。平锅用质地坚硬的青石板制作,适宜烙饼;深底锅用质地稍软的石头制作,亦有平底和弧形底的区别。一般敞口,口径20—4

  • 宜里布

    ?—1678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他塔喇氏。阿济格尼堪之子。初授兵部副理事官。顺治八年(1651),袭三等伯爵,兼管牛录,寻晋一等伯。擢刑部侍郎,调吏部,擢正白旗蒙古都统。康熙七年(1668),调满

  • 噶琼寺

    唐代吐蕃寺院。又称噶琼多吉英寺,意即“小星金刚界寺”。在拉萨南热玛岗为赞普赤德松赞时(798—815在位)所建。建造精致。初曾为赞普驻跸及参佛之地,曾组织吐蕃王室贵族、大臣及高级僧侣,共同盟誓兴佛,其

  • 完颜蒲查

    金大臣。亦作蒲察。女真族。完颜氏。银青光禄大夫※完颜冶诃孙,散达子。自上京(治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梅坚河,徙屯天德(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初为元帅府“扎也”,使于四方称职,按事能得其实,领猛安。皇统(

  • 刬马军起义

    明代壮族农民起义之一。隆庆年间(1567—1572),柳州府属迁江县的北三(今属来宾)、来宾县的北五和柳江县的三都、五都等处壮族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因义军擅长用毒弩打仗,箭无虚发,人强马壮,矫健轻捷,屡

  • 李添保

    即“李天保”(10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