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尕藏寺

尕藏寺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尕藏班觉楞”,意为“善缘富乐洲”。在青海称多县。县内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之萨迦派寺院。据传,至元二年(1265),八思巴返藏途经玉树,于嘎哇隆巴地方讲经灌顶,聚信徒万余人,由此嘎哇隆巴更名为“称多”,收一名弟子,授名为“嘎何尼当巴衮噶扎巴”(简称阿尼当巴)。三年后,阿尼当巴按八思巴之意建寺,并在八思巴讲经处修建“百玛嘎宝”坐台,以示纪念。寺内供八思巴所赠之释迦佛像、全套大藏经、合金梵塔、九尖摇铃等器物。八思巴又以蒙、汉、藏三科文学向该寺颁赐命书,要当地居民向寺院贡纳酥油、黄金、青稞、牲畜等,不得侵犯寺院,并赐阿尼当巴主管当地政教之象牙章和白檀木章各1枚。寺僧达1900人。清代,因屡遭兵乱,势渐衰。1981年复修,有大经堂1座,殿堂3座及拉让1院。寺内原存文物有明洪武年间所绣制的跳神舞衣2件、铸有“大明永乐年施”字样之妙金刚菩萨像1尊、铜钹4副;铸造之无量寿佛1尊,上有“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并珍藏有唐朝赠吐蕃之一佛像。此寺以西藏萨迦寺为主寺,其子寺有邦夏寺、岗察寺、吐登寺、赛浦寺、达杰寺等。寺僧须往萨迦寺朝佛学经,受比丘戒,方称之为“扎哇”。活佛系统主要有阿尼当巴和罗日喇嘛。

猜你喜欢

  • 都天锡

    ?—1850清代彝族土司。四川凉山阿都正长官司兼副长官司(治今四川凉山州普格县西北鱼水坡)长官都太凝之孙。道光七年(1827)袭祖父之职。在任期间,为政较开明,时称其“薄赋敛,课农桑,勤耕读,开草莱,

  • 恒格勒格

    蒙古族传统打击乐器。亦作恒格里,蒙古语音译,意为“鼓”。汉族称之为蒙古鼓。起源于元朝以前,流行于民间。元代,经改进装饰,纳入宫廷乐队,用于宴乐等。据《元史·礼乐志》载:“鼓,制以木为匡,冒以革,朱漆杂

  • 雒常

    树名。一作雄常,“常”又作“棠”。产古肃慎族地(今松花江、黑龙江中、下游流域)。史载此树之皮可制衣。今东北地区产桦树,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族于农历五六月间将其皮剥下,去掉其表面层和里面硬皮,然后放入

  • 棠魔

    古族名。今傣族部分先民在唐代的自称。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属“白衣”的一部分。分布在今云南红河流域与越南莱州北部一带。俗善养牛马,与汉区贸易。明代地方志中又写作“歹摩”,即“傣勐”的同音异写。近代云

  • 八都

    见“拔都”(1363页)。

  • 鲁古尘

    见“柳中”(1575页)。

  • 吉勒塔布

    ?—1697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李佳氏。初任侍卫兼前锋参领。康熙十一年(1672),擢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十三年,耿精忠叛,受命率军赴援浙江,听将军拉哈达调遣。后随宁海将军傅喇塔进师台州,初战获胜。

  • 田胜贵

    明代湖广容美洞土官。土家族。容美洞(今湖北鹤峰县)等处军民宣慰使(初置宣抚司、长官司、后升格)※田光宝之子。袭宣慰使。因后“洞蛮”向天富作乱,受牵连,被革职。永乐三年(1405),诏抚溃散土官及土民。

  • 别儿迪别

    ?—1359钦察汗国第十二代汗。又译孛儿帖别乞、毕儿谛伯克。蒙古孛儿只斤氏。※拔都汗后裔,※札你别汗子。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一说十五年),随父攻阿捷尔拜疆,次年,其父还师萨莱后,受命留镇该地。闻

  • 金定昭皇帝

    即“绥可”(19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