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崩波岭

崩波岭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猎获野牦牛后举行的仪式名称。珞巴族风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瑜地方。届时,将野牦牛头的左角悬挂一只宰好的鸡,右角套一个鸡蛋壳,捆上一些洒有酒和米粉的竹屑,另有背筐把野牦牛的心、肝、前左蹄等包好,与牛头一起挂在称为“帮固”的墙上。墙下设一祭台,用8只鸡供祭。另把一头供祭祀用的公牛牵进屋内,在祭台前绕两圈后,在门外杀掉,作为供奉管理野兽的精灵的祭品。接着由村中曾猎获野牦牛的人一起,把装有野牦牛心、肝和蹄的背筐用绳子拉上房顶,以示把野牦牛的灵魂送到天上。随后这些心肝和蹄由拉绳子的人吃掉,仪式前后举行两天。

猜你喜欢

  • 显德府

    渤海王国置。号中京。为渤海15府之一。府名当取义于其所辖地内曾是渤海早期王都所在。领卢、显、铁、汤、荣、兴6州。治显州,即今吉林省和龙县西古城子;亦有多说:一说在该省敦化县南敖东城,一说为桦甸县苏密城

  • 七觉士

    亦译“七初子”、“初七觉士”、“七聪慧者”等。是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随莲花生和菩提萨最早出家的7名吐蕃僧人。其名称在藏史中所载不一,《贤者喜宴》记载是:拔赤斯、拔塞

  • 澜沧江

    河名。藏语称“杂褚必拉”。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源于青海唐古拉山东北。北源扎曲,南源昂曲,汇合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称此名。东南流入云南,穿横断山间,经过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

  • 鸭渌府

    渤海王国置。号西京。为渤海15府之一。因滨临鸭绿江故名。领神、桓、丰、正4州。治神州,故址即今吉林省浑江市临江镇(原临江县治所在);一说在原临江县治西南葫芦套村江对岸的长城里。辖境属高丽故地,约有今辽

  • 普吉保

    ?—1800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札库特氏。乾隆三十年(1765),以蓝翎侍卫从军征乌什,屡立战功,补三等侍卫。三十九年(1774),从副将军丰升额征战,赐“冲捷巴图鲁”名号。四十年,累迁福建汀州镇

  • 书库尔岱青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汗王。又称岱青。※和鄂尔勒克长子。明崇祯十三年(1640),随父参加在塔尔巴哈台召开的卫拉特、喀尔喀四十四部王公大会,参与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清顺治元年(1644),成为西

  • 西伯利东偏纪要

    书名。又名《伯利探路记》,或误为《西伯利亚东偏记要》。※曹廷杰撰。清光绪十一年(1885),为研究如何抗御沙俄的侵略活动,作者奉命对黑龙江中下游进行调查。从调查所得中选出118条于是年十月汇集成是书报

  • 大理段氏总管

    元朝封授原大理国国王段氏后裔的世袭职称。简称大理总管。宋理宗宝祐元年(元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率十万蒙古军入云南。翌年,兀良合台灭大理国(后理国),俘国王段兴智,五年(元宪宗七年,1257),宪

  • 裴绰

    唐初疏勒王,又作裴纠。武德(618—627)中赴唐,受封为鹰扬大将军、天山郡公。长期居长安,后入藉京兆。

  • 长顺

    1837—1904清朝大臣。亦作常顺。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字鹤汀。世居莽鼐屯,初属布特哈正黄旗,后隶满洲正白旗。初以蓝翎侍卫随车驾狩木兰,又从胜保征捻军,镇压农民运动。同治二年(1863),解颍州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