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丁拉木

巴丁拉木

普米族崇拜的母系氏族始祖。普米语音译,“”为普米族的族族名,“”意为“土地”,“拉木”是“母虎”,意为“普米土地上的母虎神”,是该族所崇拜的“白额虎”的化身,也是宁蒗、永宁、泸沽湖地区普米、纳西、藏族共同信奉的最高神祗。传说是一位美丽能干的女神,身穿白衣裙,骑白骡,只饮清泉水和牛羊奶,不食五谷。女神以一尊天然石为偶像,位于四川木里乌角区剌孜山腰的岩洞里。人们认为她是万能的神,每年冬天选定节日,成群结队前往朝拜,祈求降福世间,尤多有不育妇女乞求降子。朝女神已成为妇女必参加的活动,男子可陪同前往。

猜你喜欢

  • 王台

    ?—1582明代海西女真族著名首领。名万,俗称“万汗”。女真族。纳喇氏。塔山左卫都督※克什纳之孙。明嘉靖十三年(1534),克什纳被族人巴岱达尔汉杀后,随父彻彻穆奔席北部绥哈城。其叔王忠(史称旺济外兰

  • 勤齐

    唐代南诏职官名。为南诏政权掌管赋税的3个官员之一。参见“南诏官制”(1594页)。

  • 南撒里

    见“王政”(202页)。

  • 毕拉尔路

    清与民国时期官署名。全称“毕拉尔路协领公署”。清廷为加强对鄂伦春族的管理,于康熙年间(1662—1722)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的同时,根据鄂伦春族的氏族组织和分布地区,分5路置官统治,此为五路之一。路设

  • 洪钧

    1839—1893清朝大臣、史学家。江苏吴县人,字陶士、号文卿。同治(1862—1874)年间中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出督湖北学政,历典陕西、山东乡试,继迁侍读,视学江西。光绪七年(1881)任内阁

  • 东夷

    古代夏族及后来的汉族对东方诸民族的泛称。“夷”原是夏商周时期对周边各族的泛称,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夷蛮戎狄配四方,因有是称。《礼记·王制》云:“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南方曰

  • 禄托

    唐代南诏职官名。《新唐书·南蛮传》谓:“禄托主牛”,即掌管耕牛、菜牛之官,由最高军政要员※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领。

  • 克哷克雅克伯克

    参见“克勒克雅喇克伯克”(989页)。

  • 伊循城

    西域古城名。见《汉书·西域传》。《汉书·冯奉世传》作伊修城。《北史·西域传》称鄯善东城。唐《沙州都督府图经》在作屯城、小鄯善。《新唐书·地理志》作七屯城。《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作大屯城。遗址在今新疆若

  • 经世大典征缅录

    书名。又名《皇元征缅录》、《元朝征缅录》。元人撰,不著姓名。此书出自官府档册,载征缅事。《元史·缅国传》即据此稍有增删。载至元八年(1271)至大德五年(1301)八月事。因作于天历、至顺年间(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