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广平淀

广平淀

契丹地名。又名白马淀、柳林淀,别作藕丝淀、中会川、长宁淀等。位于永州(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与老哈河交汇处)东南30里。为契丹皇帝※冬捺钵所在地。史载其东西20余里,南北10余里,地甚坦夷,四望皆砂碛,木多榆柳,冬日稍暖,契丹皇帝牙帐多于此坐冬,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或校猎讲武,兼受北宋及诸国礼贡。一说此词应读作“广‘平淀’”,“平淀”又简称“淀”,契丹民族对水旁平地的称谓(不同于中原地区指湖为淀之意)。两河流域为契丹故壤,其交汇处之广阔平地本无专名,时人统称“广平淀”(宽大之平淀),宋人彭汝砺在《广平淀诗序》中云:“虏地险阻,至此始广大平易。”沿用既久,渐成专名。又以其平地“宽大”,契丹语作“藕丝”(又译“偶思”,或“阿思”、“阿斯”),故史又记作“藕丝淀”;再以其地处两河间,亦有称作“中会川”;或取其地为长宁县所辖而名之为“长宁淀”(长宁附近的平地)。

猜你喜欢

  • 浩罕

    ①国名。又作霍罕、敖罕、郭酣、蒿汉。位于中亚费尔干纳盆地。18世纪初年以前,受制于布哈拉汗国艾米尔。后乌兹别克“明”氏族额尔德尼伯克(1753—1770)势力扩大,遂置官自立,并占有浩罕、安集延、玛尔

  • 亦都护

    突厥语译音。亦译易都护、邑都护,亦都兀惕。古突厥、回鹘首领称号。始见于鄂尔浑碑铭。7世纪定居别失八里(今新疆北部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一带的铁勒拔悉蜜部统治者及12—13世纪高昌回鹘首领亦称之,并将所居之

  • 乌尔棍泰

    ?—1858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舒穆鲁氏。历官护军校,副参领、参领。咸丰三年(1853),官镶白旗蒙古副都统,办理东路巡防,以阻太平军北伐,赏戴花翎。四年,由通州移驻良乡,后赴涿州帮同防堵。历任

  • 萧乙薛

    ?—1124辽末将领。字特免,契丹族。国舅少父房之后。道宗朝入仕,寿昌(1095—1101)年间,累任显要。至天祚帝时,天庆初年,为知国舅详稳事,迁殿前副点检。时辽王朝局势动荡,危在旦夕,东北女真勃兴

  • 阿卜尔嘛密特

    见“阿布勒班毕特”(1241页)。

  • 宗英雄武诚明可汗

    见“阿热”(1196页)。

  • 拾贲敕文

    见“封敕文”(1582页)。

  • 实大关长官司

    明清四川羌族地区土司名。其先官之保自明时归附授职,清康熙十年(1671)降清后颁给号纸,无印信,住实大关(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曙光乡石大关)。辖71户,并未赋纳粮石。

  • 征东元帅府

    元地方建置名。亦称征东招讨司。设置年代今有人说至元二十九年(1292)建,然《元史》本纪中至元十年已有征东招讨使名,二十一年(1284)后累见征东招讨司。治所在奴儿干城(今黑龙江下游右岸特林地方)。元

  • 斯结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思结。游牧于土拉河北。先后附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唐贞观十五年(641),为唐将李世绩破于五台县,失众千余。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其首领乌碎入朝。次年,唐以其地置卢山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