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忽汗城

忽汗城

渤海国王城。清文献亦作“辉罕城”。故址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西南渤海镇东京城。亦为唐置忽汗州都督府、渤海上京龙泉府治所。王城原在“旧国”(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唐天宝(742—756)中,渤海王大钦茂迁都显州(州治在今吉林省和龙县西古城子),天宝末移都上京忽汗河(今牡丹江)东,贞元(785—805)时再徙都东京(治所在今吉林省珲春县珲春镇东15华里之八连城),大华玙为王还都上京,时约在贞元九年(793)。自此至渤海国亡,上京一直为渤海王都所在。今东京城遗址,为第十一世渤海王大彝震时营建,由外郭城、宫城、王城3部分组成。外郭城呈长方形,长约16公里,中央大道将城分为东西两区。宫城位于外郭城北部中央,长方形,周长3986米,分东、西、北、中心4区。王城在宫城南,相隔一条街,长方形,分中、东、西3区,东、西2区发现10处官署遗址,当为渤海中央统治机构所在。城的布局及宫殿、庙宇的排列,酷似唐长安之缩影。房屋建筑一般是夯土筑基,土坯砌墙,顶铺青瓦(官署和庙宇为绿琉璃瓦)。辽天显元年(926)一月,辽军“夜围忽汗城”,渤海国旋亡。二月,阿保机改渤海国为东丹,改忽汗城为※天福城。三年十二月,辽太宗遣东丹国右次相耶律羽之迁东丹民实东平郡(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后升为南京,十三年又改称东京),城内居民被迁一空,宫殿、庙宇毁于烈火。辽以后史籍,有误以今辽阳市为忽汗城、天福城。

猜你喜欢

  • 宇文莫圭

    即“宇文莫廆”(901页)。

  • 伯德梅和尚

    ?—1195金大臣。泰州(治今吉林洮安东)人。奚族(一说女真)伯德氏。正隆五年(1160),充护卫,授曷鲁碗群牧副使。复召为护卫十人长,累迁复州刺史。明昌(1190—1196)初,任西北路副招讨,历秦

  • 库科苏山口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特克斯县城东南7公里库科苏山口西侧台地上。海拔1235米。北邻特克斯河,南倚天山山脉帖尔斯克山。有墓葬40座。封堆大都较小,高50公分,直径3—5米,表面均铺卵石,外观如石堆,少数封

  • 上驷院

    清代官署名。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年(1661),改名为阿敦衙门。“阿敦”满语意为“牧群”、“马群”,即管理牲畜、训育御马的机构。专为皇帝、后妃、皇子巡幸出游、围场射猎提供马匹。康熙十六年(1677),

  • 后赵明皇帝

    见“石勒”(447页)。

  • 房客

    明末至解放前保安族社会中农民阶级的一个阶层。其来源主要为破产流落该地的农民及当地的孤儿与无房地、无依靠者。政治经济地位较长工略高,稍有自由。租种土地,与贫苦农民一样遭受剥削与压迫。平日要承应地方头人的

  • 耆献类征

    即“国朝耆献类征初编”(1431页)。

  • 钟院

    契丹官署。属监察鞫狱机构。《辽史·国语解》称:“钟院,有冤者击钟,以达于上。”契丹开国时置,《刑法志》记※耶律阿保机“置钟院以达民冤”。辽穆宗时废,至景宗保宁三年(971),“以穆宗废钟院,穷民有冤者

  • 淮王

    元朝封爵。一说将其列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至正二十七年(1367),世祖子脱欢第四子帖木儿不花由宣让王进封。

  • 札萨克旗

    清代所设游牧旗之中的主要一种。清廷对蒙古的统治体制是: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和内属蒙古。外藩蒙古实行王公(封爵)制度、札萨克制度和盟旗制度;内属蒙古实行总管旗制度;此外由于对藏传佛教的特殊政策而产生喇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