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博特沟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昭苏县城东32公里的恰博特沟山梁上。南距克达拉乡约2公里。海拔1566米。南北约1.5公里,东西1公里。墓葬约有90座。其中大型墓约10座,封堆高1.5—3米,直径15—30米,顶部大都下陷。多数为小型墓,封堆高50—100公分,直径5—20米,墓地北端有少量石堆墓,系用卵石堆成。在恰博特沟谷中,距乡政府约3公里处,有一尊石雕人像,面朝南,阴刻,仅有面形(已被移至县文管所收藏)。石雕像背后有一方形石圈,用卵石围成。从石人形像看,约属公元8世纪前后突厥人遗存。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昭苏县城东32公里的恰博特沟山梁上。南距克达拉乡约2公里。海拔1566米。南北约1.5公里,东西1公里。墓葬约有90座。其中大型墓约10座,封堆高1.5—3米,直径15—30米,顶部大都下陷。多数为小型墓,封堆高50—100公分,直径5—20米,墓地北端有少量石堆墓,系用卵石堆成。在恰博特沟谷中,距乡政府约3公里处,有一尊石雕人像,面朝南,阴刻,仅有面形(已被移至县文管所收藏)。石雕像背后有一方形石圈,用卵石围成。从石人形像看,约属公元8世纪前后突厥人遗存。
西域古地名。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又称河间地带。简称河中。阿拉伯语谓之“马瓦拉痕那儿”,意为“河以外的地方”,即阿姆河北诸地。
即“水达达”(424页)。
蒙古民间拉弦乐器。亦作抄儿、朝尔,又称锡纳干潮尔(意为音箱呈杓形的琴)。蒙古语音译。从唐宋时期的拉弦乐器胡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已流传民间,蒙文著作《成吉思汗箴言》中有“您有抄儿、胡兀儿的美妙乐奏
?—前33西汉时乌孙昆莫(王)。肥王※翁归靡与匈奴妇人所生子。※元贵靡异母兄弟。性格豪爽,向与右大将友善。宣帝甘露元年(前53),闻狂王泥靡被汉使魏和意击伤在逃,偕诸翎侯遁居天山。扬言借母家匈奴兵,众
见“萧耨斤”(2000页)。
?—1900清末大臣。字智泉。满洲正白旗人。舒穆鲁氏。咸丰十年(1860),以健锐营前锋校,随瑞麟及僧格林沁镇压太平军、捻军。同治(1862—1874)初,从都统穆腾阿驻军畿南。光绪三年(1877),
见“仡兜苗”(572页)。
一个女子与一个以上男子结为配偶的特殊家庭形式。源于群婚和母系氏族制,其后以变异形式残存于阶级社会中。通常与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并行。以其发展阶段不同,形成若干类型,常见的有兄弟共妻、朋友共妻、叔侄
即“蛮书”(2272页)。
见“西宁办事大臣”(7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