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拓跋焘

拓跋焘

408—452

北魏皇帝。423—452年在位。亦称佛厘、佛狸伐。鲜卑拓跋氏。※拓跋太宗嗣长子,母杜贵嫔,冀州汉人。明元帝泰常七年(422),封泰平王,拜相国,加大将军,寻立为皇太子。父疾,奉命监国,总摄朝政,以长孙嵩、奚斤等为左右辅。次年继位后,承先祖既成之势,凭借鲜卑骁勇骑兵,四出征伐。史称其“勇于战斗,攻城临敌,皆亲贯甲胄,夷宋畏之。”率军西征夏国,克长安、统万。神䴥元年(428),俘夏主赫连昌。继攻平凉(今甘肃平凉市西南),逼赫连定败走上邽,终为吐谷浑获送至平城处死,遂灭夏国。太延二年(436),攻占龙城(今辽宁朝阳市),灭北燕冯氏。五年(439),取凉州,俘北凉沮渠牧犍,收姑臧(今甘肃武威)户口20余万,珍宝不可称计。太平真君三年(442),收服西凉李嵩之孙李宝。屡出兵北击柔然、高车,获戎马百万匹、部众数十万落。遣将袭吐谷浑,使慕利延败走白兰(青海黄河源西北)。采取镇抚兼施之策,使西域诸族及东北契丹等遣使朝贡。完成统一北方大业,结束十六国割据局面,与南朝刘宋对峙。太平真君六、七年(445—446),遣兵镇压卢水胡盖吴起义。十一年(450),率军10万南下围悬瓠(今河南汝南县),直抵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遭宋军顽强抵抗,掠淮南5万余户而返,辖区扩大至淮河以南。同年,诛杀崔浩等门阀士族数千人。在位期间,注意搜求重用汉族士人,推进汉化;两次改定律令,以宽刑省罚,平息民怨;创行新字,兴办教育,于平城东建太学,祀孔子,命王公卿士子弟皆诣太学受业;禁巫觋,信道抑佛,诏毁佛寺、坑僧尼、焚经像;增辟垦田,移民牧畜,对社会发展起过一定作用。统一北方后,采取“随俗而治”的方针,有利于北方地区社会秩序的恢复和稳定。但连年征战,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民族反抗和农民起义连续不断。正平二年(452)三月(一说二月),为宦官宗爱所杀。谥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猜你喜欢

  • 觉罗巴哈纳

    约1617—1666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索长阿世孙。年17效力行间。天聪间,屡从太宗征战有功。八年(1634),授骑都尉世职。崇德三年(1638),由刑部理事官擢参政,兼正蓝旗满洲副都统。顺治元年

  • 达识帖睦迩

    ?—1364元末大臣。又译达识帖木儿、达识铁睦迩、达世帖睦尔等。康里氏。字九成。※康里脱脱之子。幼与兄铁木儿塔识入国学,读经史。初为太府监提点。历任枢密院同知、中书右丞、大司农。顺帝至正七年(1347

  • 高昌回鹘佛教遗址

    又称西寺、西大寺。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城北约12公里处,北距北庭故城1公里左右。1979年开始发掘。建筑范围呈长方形,南北长70.5米,东西宽43.8米。佛寺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占地约3000平方米。建

  • 上驷院

    清代官署名。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年(1661),改名为阿敦衙门。“阿敦”满语意为“牧群”、“马群”,即管理牲畜、训育御马的机构。专为皇帝、后妃、皇子巡幸出游、围场射猎提供马匹。康熙十六年(1677),

  • 宕昌国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宕昌羌所建政权。东汉时出现旦(误作且)昌羌部落。至※梁懃(勤)称王。辖地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带席水以南8百里,相当今渭水以南、白水江以北的白龙江上游地区,政治中心在甘肃宕昌县。传至孙

  • 开山抚番

    清代台湾开发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清代在台湾“理番”方针的一大改变。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对内山高山族地区长期采取隔离封锁政策。同治十三年(1874),钦差大臣沈葆桢鉴于日本侵略者对台湾的觊觎和不断入侵,向

  • 跋布川

    唐吐蕃山南地名,即匹播城、勃令驿及青哇(达孜)之别译。参见“勃令驿”(1584页)。

  • 十二人证婚宴

    甘肃北蒙古族婚俗。蒙古族婚嫁礼仪隆重,程序繁多,各地形成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肃北蒙古族定亲送彩礼后,男方照例要举行一次证婚宴,请歌手、祝词师、女方父母、兄弟、姊妹、主婚人等客人赴宴。一席12人,

  • 萨喇卫

    见“撒剌卫”(2493页)。

  • 广右战功录

    书名。亦称《沈紫江广右军功录》。1卷。明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江苏武进人)撰。内容记录沈希仪(字唐佐,号紫江,广西贵县人,时为广西右江参将都督同知,世袭奉议卫指挥使)率军镇压永安(今蒙山)、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