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拓跋珪

拓跋珪

371—409

北魏创建者,即太祖道武帝。名亦作涉珪、涉圭。386—409年在位。鲜卑拓跋氏。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孙,献明帝拓跋寔子。为东部大人野干女贺氏所生。代建国三十九年(376),代国为前秦所灭,代民被分为二部,黄河以东属匈奴独孤部刘库仁,河南属铁弗匈奴刘卫辰。珪因年幼随母自贺兰部,投靠库仁。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奔贺兰部依其舅贺讷、被推为主。次年正月,集旧部于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即代王位,改元登国,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四月,改称魏王,国号魏。时其叔拓跋窟咄在匈奴独孤部刘显支持下逼南境,诸部骚动,人心顾望,珪惧内难,北逾阴山复依贺兰部,遣使求救于后燕慕容氏,合兵击败窟咄,尽收其众,内部趋于稳定。登国二年(387),南破刘显部。翌年,东败库莫奚和解如部。继讨高车袁纥及豆陈部、纥突邻、纥奚、贺兰、叱如等部。六年(391),西讨黜弗部,北征柔然,破刘卫辰部,获取大量牲畜财物及土地,势力益盛。十年(395),大败后燕慕容宝于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次年,建天子旌旗,改元皇始。二年(397),乘慕容垂新死,亲总六军40余万,进兵中原,先后攻取晋阳、中山、邺等名都重镇,拥有黄河以北之地,隔河与东晋相峙。次年,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高丽杂夷、三十六署百工伎巧10余万,以充京师。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七月,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称帝,改元天兴。追尊远祖毛以下27人皆为皇帝。定京畿东到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陂,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帅以监之。在位期间,广泛招纳人才,起用汉族士人,效法中原王朝,制定典章制度,建省台,置百官,立爵品,正封畿,定律令,申科禁。重视农业生产,息众课农,计口授田,屯田垦荒,减轻租赋;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皆同编户,悉令选籍;兴学校,增加国子太学生,并为五经群书置博士官等,巩固了北魏统治,有利于鲜卑社会的发展。晚年为政暴虐,疑杀百官,朝政衰废。天赐六年(409),为次子拓跋绍所杀。明元帝永兴二年(410),谥宣武皇帝,庙号烈祖。泰常五年(420),改谥道武皇帝。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改庙号太祖。

猜你喜欢

  • 格格克得木勒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旧婚俗之一,主要流行于阿拉善等地。蒙古语,意为“被抛弃者”,专指离婚的妇女。凡是离婚妇女,通常都不愿再嫁,只有少数人能再婚。有的男子因怕妻子离婚后与有权势者结婚,被嘲笑,故夫妇感情虽

  • 尉犁

    西域古国名。王治尉犁城(今新疆焉耆县境)。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1200,口9600,兵2000。国王之下设尉犁侯、安世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君各1人,译长2人。居民从事农牧业。

  • 业普铿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德都拉氏,以地为姓,隶东布特哈正白旗。咸丰四年(1854),以佐领从征,继升协领,后因事夺官。同治六年(1867),参与镇压捻军,复原官。光绪二十二年(1896),官布特哈副都统

  • 三泰

    ?—1758清朝大臣。汉军正白旗人。曾祖内大臣华善以其先世原系苏完人,姓瓜勒佳,奏请改入满洲籍。福州将军石文炳孙,都统观音保子。初由蓝翎长授二等侍卫。乾隆二十二年(1757),迁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升吏

  • 戛缩

    景颇族的景颇支语(载瓦支语称“吾戈拢”)。原指景颇族原始社会时期所实行的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方式。当时生产资料公有,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后来随着私有制的发展,个体家庭经济的确立,逐渐演变为一种换工方式,

  • 越居

    ?—536?高车国王。※穷奇子,※伊匐弟。北魏正光五年(524)左右,兄伊匐为柔然阿那瓌所败,退归,乘机杀之,自立。曾遣使至西魏,后与东魏保持通贡关系。东魏天平(534—537)中,为柔然击败,被侄(

  • 耶律阿不里

    ?—949辽公主。契丹族。人皇王※耶律倍(太祖长子)女,乃辽世宗耶律阮之亲妹。天禄二年(948),出嫁宣武军节度使萧翰妻。次年,参预其夫谋反事,密函明王耶律安端,反书为世宗心腹耶律屋质所截,叛事败露,

  • 桑结坚参

    1452—1507明代西藏噶举派高僧。藏族。生于后藏娘堆地方之扎西喀噶。其父桑吉拜登系持密咒者。初取名却吉伦保,7岁时从噶举派大堪布贡噶桑吉受沙弥戒。后随萨迦大师云登甲错学萨迦派佛法,隐迹高山岩窟,潜

  • 李继筠

    ?—980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本姓拓跋氏。宋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子。太平兴国三年(978)五月,父卒,以衙内都指挥使检校工部尚书自权知州事,旋授检校司徒定难军节度观察留后。四年三月,上表宋太宗,请率所

  • 僧官制

    藏区僧人从政为官的制度。由来已久,唐吐蕃时,僧人被准许参政,从政高僧地位高于俗官,谓之“豫国事者”,名为“钵阐布”,意为“大僧”或“高僧”,位即“宰相”职,入元,中央设总制院(后改宣政院),封萨迦派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