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尔塔
东乡族自称,又译撒塔、撒里达、撒尔塔兀勒、撒尔塔黑台、萨尔塔郭勒、萨尔塔克沁、沙尔达固找、沙尔塔套尔、西尔达克沁。源自梵语sarta,意为“商贾”,泛指中亚一带的穆斯林。东乡族中广泛流传自己的祖先源于中亚细亚的撒尔塔人之说,这与东乡族源自中亚色目人的说法相吻合。
东乡族自称,又译撒塔、撒里达、撒尔塔兀勒、撒尔塔黑台、萨尔塔郭勒、萨尔塔克沁、沙尔达固找、沙尔塔套尔、西尔达克沁。源自梵语sarta,意为“商贾”,泛指中亚一带的穆斯林。东乡族中广泛流传自己的祖先源于中亚细亚的撒尔塔人之说,这与东乡族源自中亚色目人的说法相吻合。
古城名。又作阳苴咩城、苴咩城、紫城、阳睑,《马可波罗游记》称之为哈剌章城。在今云南大理旧县城西。本系“洱河蛮”所筑,后被南诏夺占,属阳睑,南诏王皮逻阁、阁罗凤、异牟寻相继扩建,自天宝二年(473)始,
见“薛列河卫”(2543页)。
见“德利”(2517页)。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第八等奉恩辅国公的别称和前称。崇德元年,立※辅国公爵。自此时起至12等封爵施行期间(1636—1747),辅国公一爵,原有入与不入※八分之分。其制以由※入八分镇国公依例降袭辅国公者
彝语音译。亦作苏臬、苏业。意为“巫觋”。解放前凉山彝族地区的一种迷信职业者,但不脱离生产,不世袭,以跳神方式为人“驱鬼”、“治病”。不识彝文,不懂彝经。所用法术主要有“尼比字哈(捉鬼)、“尼比哥”(赶
明朝官员、史学家、伊斯兰教学者。字冲南。安徽宣城人。回族。左副都御使詹沂长子。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户曹三仕。熹宗天启(1621—1627)年间,请立新旧二库以资边饷,出纳有度,国计赖之。历
①唐初郑国皇帝王世充年号。619—621年,凡3年。 ②一作明开,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正淳年号。1097—1102,凡6年。
?—1784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富察氏。雍正十三年(1735),由监生授内阁中书。迁礼部员外郎,改内阁侍读。乾隆十一年(1746),出为甘肃凉州知府。累迁山西布政使。三十一年(1766),因事夺官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尼卒埿讹”。属中等司。主事者不定员。
唐代南诏行政中枢衙署名。为※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新唐书·南诏传》谓:“幕爽主兵”,即掌管军卒的招幕和训练,攻战及防守;兵器的购置与铸造等。类似中央王朝的兵部。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