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

辽代末年宋联金灭辽所定盟约。因交盟使者往来通过海道,故名。辽天祚帝天庆四年(1114)九月,女真起兵反辽,次年正月建金,连败辽军,进展迅速,天辅元年(1117),攻克泰、显、乾、懿、豪、徽、成、川、惠等州。宋见辽大势已去,于次年四月遣武义大夫马政以买马为名,自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赴金,相约夹攻灭辽。中经往返联络,于天辅四年(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商定:金攻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宋攻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双方皆不得逾关;待辽亡,宋收复燕云等地;宋将原输辽之40万岁币转献于金。盟后,金兵进展迅速,当天攻下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2年后取中京、西京(今山西大同)。宣和四年(1122),宋攻南京,遭大败,反求助于金,金太祖亲率兵攻下南京,责宋失约。城交宋,宋需将该城每年所收租税百万缗献金。3年后,金灭辽,继续南下,开始灭宋战争。海上之盟反映了北宋长期恢复燕云的愿望,亦揭示出北宋屈辱外交与内部腐朽。

猜你喜欢

  • 哈文台

    清代医学家。江苏南京人。回族。精医术,善医眼病。太平军克江宁(今南京市),曾应太平天国医生李俊良邀请,为东王杨秀清治疗眼疾,有良效。

  • 王忠

    明代海西女真哈达部著名首领。又名旺济外兰、旺住外郎。女真族。纳喇氏。明嘉靖十三年(1534),父克什纳(《明实录》)作速黑忒,一说其祧伯父速黑忒)被族人巴岱达尔汉杀后,率众从松花江逃至开原近地靖安堡外

  • 五端

    见“于阗”(58页)。

  • 忽鲁合真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译“林木中百姓”)之一。又作不剌合臣、不卢合臣、忽勒合真。蒙古语意为“捕貂鼠为业,以其地盛产貂鼠,居民以猎取貂鼠者”,并以之与他族交换,故名。居住于巴儿忽真隘(

  • 不者克

    见“拨绰”(1377页)。

  • 番业户

    清代台湾高山族一些村社特设管理社租之人。高山族村社社租即“番大租”原由通事(多汉人充任)管收,往往饱入私囊。乾隆二十二年(1757)后,一些高山族村社为防止此流弊,由族人推举专人负责村社公地招佃和向佃

  • 工贡麻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同德县西南境,西与南面临黄河,北接同德县夏卜让千户部落,东南接瓜什则部落。“工贡麻”藏语“上部寺院”之意。相传清代该部是循化厅和日千户管辖的部落,居同仁列科合,地近隆务寺。同仁县隆务

  • 前燕景昭帝

    见“慕容儁”(2439页)。

  • 击球

    见“击鞠”(479页)。

  • 驩头

    古代苗民部落首领。亦称驩朱、驩兜、��兜、��吺、丹朱。其所统称驩头国,为※三苗部落联盟的一支。分布于今湖南、江西北部地区。尧时,曾参加与三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