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海固回民起义

海固回民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三次回民起义。1939年元月、5月和1941年5月,先后发生在宁夏海原、固原,史称“海固事变”。因国民党陈诚部队在海固地区抓兵,强迫入伍回民吃猪肉,烧毁清真寺,横征暴敛,污辱妇女等暴行引起。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1939年元月15日,海原沙沟、白崖、固原红崖堡回族农民在马国璘、马英贵等领导下,率先发动起义,提出“反蒋抗日,救国抚民”、“杀贪官、灭土豪,打富济贫”、“汉回同胞一体同仁”等口号,得到回汉群众之响应,拥众万余,编为6个团。以马国 为司令,马英贵、马少敬为副司令。国民党八战区调军进行围剿,多次被义军击溃。后因内部分裂,马国璘受重创转匿西山,马英贵轻信假“和谈”,被诱杀,起义失败。同年5月26日,马国瑞、马喜春等领导海原回民在艾莴湾(今西吉白崖)举行第二次起义。以“五族共和”、“救国救民,受压迫的回汉同胞是一家”等口号,张家川、海原、隆德、泾原等地4000余回民纷起响应。攻克国民党据点。号称“崇义军”。后义军遭胡宗南部包围,弹尽粮绝,马国瑞、马喜春阵亡,起义再次失败。1941年5月3日,该地回民又在马国璘、马思义和马国璠等领导下,举行第三次起义。击溃国民党191师、预备7师,经平化,转战隆德,进入张家川,全歼191师一个团千余人。后遭陕甘国民党部队包围,义军突围,退守固原。因内部分裂,马国璘被诱捕、惨遭杀害,马思义、马国璠率余部200多名,进入陕甘宁解放区,投奔中国共产党。

猜你喜欢

  • 途鲁吉

    古代北方民族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在察合台五世孙笃来帖木儿位下。即《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和两唐书中之突厥。在元《经世大典图》(1331年纂)中,途鲁吉分布于可什哈耳(今新疆喀什

  • 怕剌

    见“普剌”(2289页)。

  • 名为宝汇集之书

    即“俺答汗传”(1885页)。

  • 司迪克

    清代哈萨克族抗俄斗争将领。民族英雄肯尼萨尔子。道光二十七年(1847),父死,偕家人移居浩罕。因自幼注重学习军事技术,成年后,被浩罕任命为五百人长。屡与沙皇侵略军作战。咸丰十年(1860),受命率兵袭

  • 岭邦正

    1912—1977解放前四川大凉山土司。彝族。彝姓森子,名石哈,号国忠。岭镇荣次子。1926年,具文呈册嗣越嶲邛部长官司、西昌河东长官司、西昌河西土千总、呷洛暖带密土游击等职。辖境及于西昌、昭觉、冕宁

  • 建极

    唐代南诏国第十一代王世隆(酋龙)年号。860—?年,后改元“法尧”,终止年代及改元时间均不详,有文献可查者有13年。

  • 桑格

    ?—1699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喜塔拉氏。侍郎库礼子。顺治末,任三等侍卫。康熙六年(1667),擢一等侍卫,后授护军统领。十三年(1674),耿精忠叛应吴三桂。奉命赴江西,参赞定南将军希尔根军务。

  • 漏籍户

    元代户类之一。中统元年(1260)立十路宣抚司,定户籍科差条例,将所有人户分为元管户、交参户、漏籍户、协济户等。漏籍户系指过去从未著籍的人户,他们要重新登录著籍,交纳丁税。

  • 骨咄禄毗伽阙可汗

    见“怀仁可汗”(1117页)。

  • 塔城喀图山金矿

    清代新疆工矿名。咸丰三年(1853),商人刘光和创置。由于获利丰厚,一时矿工云集,数以万计。同治四年(1865),塔城回、哈人民起义,矿工逃散,厂基淹废。光绪二十三年(1897),俄商墨斯克温贪图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