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语支

满语支

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的语支之一。早期的分类法包括满语、锡伯语、历史上的女真语以及赫哲语、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乌德盖语、奥罗奇语。较新的分类法只包括前三种语言。也有人认为赫哲语、那乃语等应该独立成为一个语支。较新分类法的满语支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富裕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巩留县、塔城县。使用人口有2.7万(1982)。满语支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元音不分长短、复元音多。根据元音和谐律,元音分为阳性、阴性、中性三类。词干部分以外的和谐规则不严格。有音位f(在通古斯语支的一些语言中为p、 h或零辅音)。有齿龈擦音,也有卷舌擦音,两者都是独立音位,在词里区别意义。有软腭塞音、擦音,也有小舌塞音、擦音。有辅音和谐现象。几个软腭塞音、擦音或几个小舌塞音、擦音,同时出现在一个词里,必须是同部位的。没有人称领属范畴和反身领属范畴(锡伯语有人称领属范畴,但主要用于第三人称)。动词没有人称形式。动词使动态和被动态在语音形式上没有区别,要靠相关的名词、代词后面粘附的格附加成分来分辨。虚词比较丰富,是表达语法意义和情态的一种重要手段。有较多的连词。从句和主句相连的方式多种多样。

猜你喜欢

  • 隆武寺

    见“隆务寺”(2136页)。

  • 光定

    西夏神宗李遵顼年号。1211—1223年,凡13年。

  • 平米

    普米语音译,意为“白人”。云南永胜、丽江、兰坪等县普米族的自称。因以“白额虎”为图腾,故名。参见“普米族”(2291页)。

  • 元澹

    653—729唐朝文臣。字行冲。河南洛阳人。先世鲜卑元氏。北魏常山王素连之后。少孤,为外祖司农卿韦机所养。及长,学识通博,尤擅音律及诂训之学。登进士第,累迁通事舍人。睿宗景云(710—711)中,九迁

  • 库狄迴洛

    东魏、北齐大将。又作厍狄回洛。代人。鲜卑库狄氏。初事尔朱荣为统军。北魏建义元年(528),以预立孝庄帝功,转为别将,赐爵毋极伯。从破葛荣,转都督。荣卒,隶尔朱兆。普泰元年(531),拥众归高欢。从破尔

  • 完颜宗亨

    金宗室、大臣。本名挞不野。女真族。完颜氏。阿买勃极烈(官名)习不失孙,真定留守鹘沙虎子。天眷(1138—1140)初,充护卫。翌年,以擒宗磐、宗隽有功,加忠勇校尉,迁昭信校尉、尚厩局直长。三年,升局副

  • 女真大字

    见“女真文”(145页)。

  • 东察合台汗国

    元末明初,由※察合台汗国分裂而成。在蒙古各部军事贵族的长期混战中,察合台汗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形成※巴鲁剌思和※朵豁剌惕两大※异密(首领、统治者、军事长官)势力。1346年河中地区(阿姆、锡尔两河之间地)

  • 担歌

    明清时壮族男青年赠给情人的信物。流行于广西南丹及浔州府等地。在一条普通的扁担上,契刻着花鸟和用“方块壮字”写的“壮歌”歌词,然后涂上颜色,显得格外醒目而美观,故称。为男青年所制,赶歌圩时,随身携带,遇

  • 姆佬

    明清时期对仫佬族的称谓。见“木佬”(253页)、“仫佬族”(5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