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漠南蒙古

漠南蒙古

清代居住于蒙古高原南部之蒙古各部总称。因其居地位于蒙古中部戈壁南缘,故称。有内札萨克蒙古和内属蒙古之分。内札萨克蒙古有6盟24部49旗:(1)哲里木盟:科尔沁、札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10旗;(2)卓索图盟:喀喇沁、土默特,5旗;(3)昭乌达盟:敖汉、奈曼、巴林、札鲁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克什克腾、喀尔喀左翼,11旗;(4)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浩齐特、苏尼特、阿巴噶、阿巴哈纳尔,10旗;(5)乌兰察布盟:四子部落、茂明安、乌喇特、喀尔喀右翼,6旗;(6)伊克昭盟:鄂尔多斯7旗。以上各旗俱设札萨克,每3年会盟1次。盟设正、副盟长各1名,以简军实,阅边防,理词讼,审丁册,隶理藩院旗籍司。内属蒙古有归化城土默特2旗和察哈尔8旗。例不设札萨克。归化城土默特隶绥远城将军管辖。察哈尔8旗隶理藩院典属司管辖。内札萨克蒙古和内属蒙古统称内蒙古。在以上各部中,除土默特右翼、浩齐特、苏尼特、乌珠穆沁、敖汉、奈曼、鄂尔多斯、札鲁特、克什克腾、喀尔喀左右翼各部、旗王公为成吉思汗嫡裔外,科尔沁、札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阿噜科尔沁、茂明安、乌喇特8部16旗王公为成吉思汗弟哈撒尔裔;阿巴噶、阿巴哈纳尔2部4旗王公为成吉思汗弟别勒古台裔;翁牛特部2旗王公为斡赤斤裔;喀喇沁;土默特左翼2部4旗王公为蒙古国大臣者勒蔑(济拉玛)裔。漠南蒙古各部,由于最先归附于满族统治者,并为之属橐前驱,屡著劳绩,故在有清一代,较之其余各部蒙古受宠眷。凡其所辖土地人民,“比于内臣”;“带砺之封,爰及苗裔”;“编户比丁,与八旗蒙古无异”。它是清朝政府最倚重的藩屏。

猜你喜欢

  • 隆祥使司

    元朝官署名。隶太禧宗禋院。文宗天历二年(1329),置隆祥总管府,总建中宫大承天护圣寺工役。至顺二年(1331),升为隆科使司,秩从二品。掌钱粮、营缮之事。定置司使4员,同知、副使、司丞各2员。下辖普

  • 板申

    即“板升”(1293页)。

  • 柴册仪

    契丹传统礼仪。早年,于选举部落联盟首领时举行,开国后沿袭,演化为皇帝登基仪式。相传于遥辇氏阻午可汗时制定。新帝接位,积薪为坛,受群臣玉册,燔柴祀天。具体仪式有两记。《燕北录》载:先于契丹宫内选择9人,

  • 白水涧道

    即今新疆乌鲁木齐经过板城至吐鲁番所经天山白杨沟谷道。系唐代西州通往天山南北的重要通道。唐《西州图经》载:“道出交河县界西北,向处月已西诸蕃,足水草,通车马”。沿途出土有汉、唐、元诸代墓葬。

  • 兴奎

    ?—1824清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姓瓜尔佳氏。乾隆三十一年(1766),由健锐营蓝翎长补前锋校。后历任参领、副将、总兵。五十四年(1789),擢乌鲁木齐提督。嘉庆四年(1799),官乌鲁木齐都统。七

  • 木里王

    见“毛里孩王”(360页)。

  • 盍什

    傈僳语音译。傈僳族春节。流行于云南怒江、丽江、大理、德宏、楚雄及四川凉山等地,具体时间各地不一,怒江地区一般在每年夏历十二月初五至次年正月初十这段时期内择期举行。节前家家清扫室内外,在门前正中处的院场

  • 讷默库济尔噶勒

    ?—1753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一昂吉首领。绰罗斯氏。※小策凌敦多布孙。初领准部一昂吉,驻牧萨勒齐图(位于楚河南岸)、和尔衮(在楚河下游)等地。乾隆十五年(1750),喇嘛达尔札执政,受倚任。达瓦齐和阿

  • 盆奴里国

    辽代女真五国部之一。一作蒲奴里、喷讷,金称蒲聂部,清文献作博诺、富珠哩、富奴里。《满洲源流考》谓:盆奴,满语(女真语),雹也。明、清以来一般认为,今黑龙江省境汤旺河下游汤原县治隔河相对的香兰乡双河古城

  • 失力哥

    见“述律哥图”(13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