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王森

王森

1912—1991

藏学家、因明学家。字森田。河北安新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专攻印度哲学和佛家哲学。毕业后留在当时哲学系主任、著名哲学家汤用彤身边当助手。1935年夏转入清华大学哲学系,讲授印度六派哲学和因明。1937年“七·七”事变后,蛰居北平。其间曾到私立中国大学、菩提学会、中国佛学院,讲授佛教史、逻辑史、因明和伦理学等课程,编有梵、藏、汉对照的《佛经梵文读本》。抗日战争胜利后,入北京大学东语系任教。与到该系作客座教授的印度学者师觉月合作,以汉、藏文本《俱舍论》校梵文本《俱舍论》,并指导到北大留学的印度进修生。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在北大任教。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调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任副教授,讲授和研究西藏历史及藏传佛教问题。1958年转入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先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撰有《宗喀巴传论》、《宗喀巴年谱》、《藏传因明》和《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等论文和专著。其对藏传佛教之研究以历史先后为序,分门别派,全面系统地进行阐述,认为“西藏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以后在西藏发展起来的一个宗教”。其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基本奠定了我国藏传佛教史研究的基础。《藏传因明》一文则为《中国逻辑史》增加了新篇章,填补了一项空白。

猜你喜欢

  • 李锦贵

    ?—1861清咸丰年间广西上林壮族起义首领。上林县东(今广西田东县东南思林南、右江南岸)关村人。壮族。自幼勤奋好学,精通诗文。为人刚直侠义,颇孚众望。咸丰(1851—1861)初,被村人举为东关团总。

  • 奢寅

    ?—1626明末四川永宁土舍。彝族。永宁(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宣抚使※奢崇明之子。天启元年(1621),与父一起请出马步兵两万援辽,获准后欲乘明廷无暇南顾之机,据蜀自固。九月,遣部将樊龙、樊虎、张彤等领

  • 又作“赀虏”。“匈奴名奴婢为赀。”(《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引《魏略》)主要来源为战俘,其攻战“得人以为奴婢”(《史记·匈奴列传》);也有由邻族转卖者, “羌所略转卖入匈奴者合万余人”(《后汉书·南

  • 突厥

    古族名。鄂尔浑突厥文碑作Turk。广义包括突厥、铁勒、回纥等部落;狭义专指6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的突厥。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之阳,因金山形似兜鍪(古代战盔),其俗谓兜鍪为突厥,因以为部落名。11世

  • 忽都虎

    蒙古国开国功臣。又译忽都忽、胡土虎、失吉忽秃忽,汉人称胡丞相。塔塔儿氏。宋庆元二年(1196),本部为金军及蒙古军所败,被获,为成吉思汗母月伦收为养子,后随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以善射著称,享“那颜

  • 塔不烟

    ①见“萧塔不烟”(2002页)。 ②见“答不也”(2238页)。

  • 蒲察思忠

    金大臣。本名畏也。隆安路(治今吉林农安县)合懒合兀主猛安人。女真族。蒲察氏。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由文德、漷阴主簿,累迁为大理卿,兼左司谏,同修国史。泰和六年(1206),迁翰林侍讲学士兼左谏

  • 率宾故地

    勿吉(靺鞨)族率宾部所居之地。“率宾”之地,始见于《新唐书·渤海传》,言以其地置率宾府。《辽史》称古有率宾国,当为勿吉(靺鞨)族诸部之一。“率宾”本水名,即发源于今黑龙江省东南部太平岭和吉林省东北部盘

  • 伊勒都齐

    ?—1677清朝将领。世居察哈尔。蒙古族。姓莽努特。天聪年间(1627—1636),率众投附后金,隶蒙古正黄旗,授护军参领。天聪八年(1634),随皇太极征明,由宣府入边,率所部攻克12堡。崇德五年(

  • 马市图

    明代马市贸易图卷。作者不详。绘制于万历(1573—1620)年间。隆庆五年(1571),东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封王、通贡、互市协议,先后在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宁夏、甘肃等地开设